重慶榮昌區把思想引領放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第一位,由百姓當主角,讓百姓走到宣講舞臺中央,已成為榮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榮昌區已建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77個,區級特色示范點15個、鎮街示范點65個、示范院落765個。
老黨員講革命故事,年輕人勿忘歷史
在榮昌區直升鎮,一座外墻上鑲嵌著兩顆耀眼紅星的四合院分外引人注目。這里是全市首個“紅色家園”,里面住著解放前參加革命的老地下共產黨員及其遺孀。 直升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依托這個“紅色家園”,新建了紅色之路、地方黨史展廳、國防教育展廳和紅色影廳等,打造為革命傳統及黨史育人教育基地。
今年已93歲的張佐成老人,常常在這里向后輩們講述當年的革命故事以及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堅定信仰。張佐成于1946年秋投身地下黨工作,194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當年,他把自己的家作為地下黨聯絡點。張佐成清楚地記得,父親當年為了給貴州的地下黨送槍,賣掉了家里唯一的耕牛充當路費。為了保證槍不被敵人發現,還專門編了一個兩層的竹籠,上面放姜,下面放槍,一路挑到貴州,順利完成任務。 因為親身經歷,張佐成記下了許多生動的情節,“我總是想多講一點,讓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孩子們勿忘歷史?!痹趶堊舫尚麄飨?,25歲的直升鎮工作人員劉冬成為“紅色故事傳承人”?!拔乙牙弦惠吂伯a黨員的紅色精神接力、傳承下去,將紅色故事講好、講活?!眲⒍f。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凹t色家園”這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已成為市內各單位、學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重要場所,老黨員講革命故事更是金牌節目。身邊人講身邊事最能打動人心,為了提升文明實踐效果,榮昌區招募黨員干部、鄉土人才、“五老”人員、先進人物、大學生志愿者、返鄉創業人員等各類群體,建立了1000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講師資庫,涌現出一大批活躍在一線的百姓文明實踐講解員。
“小院講堂”,人人都能當主角
近日,榮昌區昌元街道桂花社區海棠北苑小區的“小院講堂”又開講了。
居民張光玖從農房拆遷講起,開火鍋館、創業成功、回饋社會……他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請環衛工人吃飯后,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力量真的可以為社會做些什么。
“如何破解‘宣傳宣講越到基層越難開展、越深入群眾越缺乏吸引力’,這是我們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要破解的第一個問題?!睒s昌區昌元街道黨工委書記唐傳中告訴記者。深入調研后,唐傳中與同事們發現,要讓宣傳教育深入人心,就必須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縮短與群眾的“地理距離”。
“正好有這么一個地方,可以把群眾聚起來,那就是我們的小區樓院和農家小院,因為不管是工人、農民、教師、學生……這個地方就是每天的歸屬?!辈值赖?3個“小院講堂”由此應運而生。
“小院講堂”開講時間靈活,專挑居民的空閑時間,一張桌子數十把椅子,就是一處新時代文明實踐場所。 昌元街道還選出一批熱心助人、熱愛宣講的百姓“名嘴”,以真人真事真心話真感情真感受,講述親歷親聞親為的真實故事,提升宣講吸引力。一場“小院講堂”結束,皮方仕向記者展示他做的一沓筆記。為了增強宣講效果,他堅持記筆記、做教案,用最接地氣的語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到居民心里。桂花社區黨委書記代光明說:“身邊的人站出來講,他怎么做的,大家都看在眼里,那他講的東西,大家就打心里服氣,愿意向他學?!?/p>
不到半年,海棠北苑小區大變樣——過去,這個農轉非安置房花壇變菜園、家禽四處飛、臟亂差出了名?,F在,道路干凈整潔,綠化帶生機盎然,許多居民還在大門上掛著家規家訓。隨著“小院講堂”宣講的深入,居民素質進一步提升,鄰里間糾紛少了,笑聲多了,居民的心連在了一起,社區干什么事都能擰成一股繩。
“身邊播音員”播報文明實踐“好聲音”
“鄉親們下午好!‘清聽之聲’傳播新思想廣播站準時開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7月23日上午,榮昌區龍集鎮清河村的村村通廣播響起了大學生村官曹思肖的聲音。
清河村黨支部書記何熙說,現在留守老人、兒童這塊思想陣地出現盲區,傳統的廣播形式被年輕的村干部“揀”了起來。
“清聽之聲”傳播新思想廣播每周二上午、每周五下午準時播報,目前設有生活百事通、時政熱點、每周村情、身邊榜樣、共享時刻等5個欄目。大學生村官播音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理論政策、移風易俗、榜樣典型、村規民約等黨的聲音和政策傳播到家家戶戶,讓村民不出門就能聽到黨的聲音。 每次播報,村里還會邀請一位村民當嘉賓,用當地土話分享自己良好的生活生產習慣、家風家訓故事,提高村民參與度。 清河村老黨員何錢有說:“播音員都是我們的身邊人,放的都是我們關心的東西,我們一聽就懂,一期不播我們還不習慣啦?!?/p>
桑葚種植農戶周秀從廣播中獲知了新的惠農政策:“講與不講、聽與不聽,這絕對不一樣,很多政策我以前一知半解,播音員一說,我就懂了,再去村里問問細則,很實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