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安徽亳州:農民自編戲曲 謳歌新時代文明實踐
發表時間:2019-10-28來源:亳州文明網

  今年66歲的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農民李心清從21歲開始編寫戲曲,至今已創作數百篇各種題材的戲曲。近幾年,李心清圍繞環保、扶貧、旅游、文明創建等社會熱點創作了大量戲曲,這些戲曲經常被搬到舞臺上演出廣為傳頌。2015年,李心清又發起成立了五馬鎮桃花源劇團,活躍在廣大農村地區,成為宣傳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一支生力軍?!?/p>

 

  李心清(右一)在指導劇團成員排練節目 李鵬 攝

  

  亳州市譙城區五馬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部建設情況 李鵬 攝

  用戲曲唱響新時代

  “……亳州的瓜果亳州的酒,亳州的藥材能出口;藍藍的天清清的水,亳州的風光格外美……”還沒走進豪州市譙城區五馬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歡快的快板說唱聲就鉆進了耳朵,這是五馬鎮桃花源劇團正在排練“數來寶”《建設美麗亳州城》,作者正是李心清。

  “數來寶”是一種用竹板或系以銅鈴的牛髀骨打拍的中國傳統曲藝,這也是李心清創作時常用的戲曲形式之一。李心清說,創作《建設美麗亳州城》是因為他受邀到利辛敬老院參觀“醫養結合”的建設情況,想到現在亳州的發展成就,有感而寫。

  李心清創作的戲曲題材廣泛,既有傳統家庭倫理方面的,如《孝當先》《和為貴》,也有時下社會熱點方面的,如《歡迎您來賞桃花》《情系花茶廠》《扶貧路上》《百花齊賀十九大》等。

  近年來,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李心清創作最多的戲曲題材。2018年5月底,李心清參加了全市文藝座談會以后,為了推進在社會上形成“人人參與環境保護”的風氣,他用半天的時間創作了戲曲《秸稈禁燒好處多》,下午就組織人員進行排練。

  迷上戲曲自學成才

  1953年出生的李心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靠種地把女兒和兒子培養成了大學生。但他又是一位了不起的農民,十九歲外出討飯時遇到了一個老人,被老人自創的順口溜吸引,從此愛上了戲曲創作。

  從1974年開始,李心清創作的戲曲有幾百首。李心清對自己早期的一個作品記憶深刻,“去趕集,去聽戲;唱的啥?《紅燈記》;唱到上午殺了戲,殺了戲,去喝茶,碰到小孩他干答;親家親家買的啥?買的犁面帶犁鏵,外加二斤老青麻……”

  曾有一段時間,由于家庭生活困難,李心清暫時放下了手中的“筆”,騎上自行車到處收破爛,每天騎著自行車帶著500斤重的垃圾往家趕。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戲曲夢”,生活不易反而給了他創作的動力和源泉。

  李心清編寫的戲曲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創作效率極高,被周圍的人稱為“快槍手”。李心清曾在24小時內創作了4篇環保題材的戲曲作品,而且通俗易懂易于傳唱,三天之內全部上了舞臺,至今還經常在廣播上播放。

  辦劇團弘揚主旋律

  五馬鎮戲曲底蘊深厚,五馬琴書歷史悠久。李心清說,當時的五馬區(公社)1979年建立了五馬藝校,1980年成立了五馬劇團,唱遍全縣的田間地頭、機關、工廠,也經常去外地演出,并為外國來賓演出傳統小段,深受廣大觀眾好評。

  后來五馬劇團解散了,成員各自謀生,大部分成了莊稼人。為了弘揚五馬曲藝,2015年,李心清等6人成立了五馬鎮桃花源劇團。隨著桃花源劇團影響力越來越大,加入到劇團的人越來越多,目前有30多名成員,大多是以前五馬劇團的成員。

  桃花源劇團自成立之日起,就積極參與全市的各種活動,芍花節、桃花節、文藝下鄉等,成為活躍在全市及周邊省市的一支民間藝術團體,在省、市、區比賽中獲得了30多個大獎,在政策宣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任何藝術都是為人民服務的,宣傳正能量的文藝節目是最受觀眾歡迎的,越是積極向上接地氣的文藝作品,觀眾越喜歡?!崩钚那逭f,今后他將創作出越來越多的作品來宣傳正能量,為更多的人帶來快樂。(亳州晚報 李鵬)

Scan me!
責任編輯:賀子桓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