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鄉村振興關鍵在“聚人氣”
發表時間:2018-12-19來源:大眾日報

  法國農業人口不足1%,卻有接近1/4的人口居住在鄉村。這說明,真正有吸引力的鄉村,既要能留住農業人口,也要能吸引第二、第三產業人口;既便于居民從事經濟生產,又適合居民休憩、養老。這種“人氣”的形成,關鍵在于優化鄉村社區的空間布局。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聚人氣”。鄉村能否振興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看鄉村能否吸引人和留住人。從國際經驗來看,發達國家在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大都采取過鄉村復興的政策措施,其中,對城鄉空間布局進行調整優化,促進鄉村社區空間的美化和優化,是讓鄉村凝聚人氣的重要途徑。

  例如,法國通過建立區域性公園、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鄉村個人住宅建設和修繕等措施,促使法國鄉村吸引力大大增強,使鄉村成為了人們向往的地方。目前,法國農業人口不足1%,卻有接近1/4的人口居住在鄉村。許多白領白天在城市上班,晚上回鄉村居住,還有一些城里人在鄉村地區買了二套房作為旅游度假的場所?!安皇敲總€法國人都向往巴黎生活,但幾乎每個法國人都向往鄉村生活?!狈▏l村吸引力的增強主要源于以下四個方面:鄉村生態景觀的吸引力、生活基礎設施水平的提高、交通便利性的增強、產業的多元化。

  法國在鄉村復興中的做法,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借鑒。我國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要以增加鄉村吸引力為出發點,吸引人口與產業向鄉村地區流動。而增加鄉村吸引力,關鍵就在于通過鄉村社區的空間布局的優化,使鄉村空間從單純的農業生產場所變為集農業、工商業、旅游業等多元化產業協同發展,農民、退休人員、白領等多類型人口共同居住,生產、居住、度假、休憩、養老等多功能共存的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空間場所,實現鄉村功能價值轉變,為鄉村振興提供空間支撐。

  優化鄉村社區的空間布局,應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

  優化鄉村社區公共空間,提升鄉村社區整體環境。一是要制訂鄉村社區空間布局規劃和具體工作計劃。根據不同村莊的人口規模、經濟水平、自然條件等對村莊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的村莊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空間整治。對有特色的村莊著重突出風貌塑造,保護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對一般村莊著重提升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水平,增強村莊發展動力和活力;對不具備改造價值的“空心村”進行撤并、搬遷,選擇適宜居住的地點改建新居。根據不同類型村莊制訂村莊住宅規劃、生態景觀規劃、排污規劃等。二是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堅持系統性、整體性原則,深入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高標準建設鄉村生態環境系統。設立鄉村生態振興專項基金,大力度在鄉村地區建設區域性自然公園、濕地,加強林木種植,加大禽畜、垃圾、水、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提升鄉村生態環境水平。三是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農村路網建設,道路硬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推進。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深入推進鄉村道路、廁所、供暖、供電、學校、住房、飲水等“七改”工程,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四是注重產業多元化發展。引導推動工商業向欠發達地區和鄉村地區分散,促進農業與工商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新產業新業態。支持鄉村生態農業、旅游業及農業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帶動農民就業。

  推進鄉村住宅改造,改善鄉村社區居住環境。一是示范型鄉村住宅。引導有條件的村莊或個人根據規劃在鄉村地區翻建或新建一批保持田園風貌特色、具有現代化水準、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示范型鄉村住宅,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引發示范帶動效應。二是改造型鄉村住宅。引導、支持鄉村地區農民對住宅的改造,為農民改建房屋免費提供通用圖集和技術咨詢,支持鄉村居民利用綠色、節能、環保、堅固的建筑材料翻新或裝修農宅,推進改廁、修整庭院等工程。三是遷建型鄉村住宅。引導不具備改造價值的村莊繼續推進整村遷建,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四是經營型鄉村住宅。引導支持鄉村民宿、鄉村度假中心等經營型鄉村住宅的發展,對鄉居的規模、經營方式等進行規范,推動農家樂、民宿游的發展。

  做好“四大保障”,提升鄉村社區綜合競爭力。一是要有人力保障。要發揮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作用,引導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鄉村社區空間優化建設。各級政府可以通過成立鄉村振興專家委員會,負責鄉村振興及鄉村社區空間改造項目的設計優化方案及技術咨詢等,成立半官方的建設公司,負責推動鄉村振興及社區空間優化的具體項目實施。二是要有資金保障。堅持財政補助和農戶自籌相結合的原則,通過相關法律、法規及貸款、補貼等各種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推動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改造等空間布局優化行動。三是要有技術保障。引導規劃師、建筑師及專業技術人才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為農民改造房屋提供通用圖集,建設示范性住宅項目,為農民提供相應的技術咨詢和培訓服務。四是要有制度保障。借鑒城市公用設施運營管理模式和方法進行鄉村社區基礎設施、生態景觀改造與維護。通過推進農村宅基地產權制度和交易體制改革,為城市居民下鄉居住提供條件。(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農發所副研究員 劉愛梅)

Scan me!
責任編輯:王小偉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