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入選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市(部門供圖)
記者獲悉,中共中央辦公廳日前發文,海寧市入選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區)”。同批全國試點的共有50個縣(市、區),其中浙江7個,海寧系嘉興唯一。
潮涌催人進,風正好揚帆。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今年3月底,浙江省啟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作為全省3個試點縣(市)之一,海寧市正在凝聚合力、先行先試、創新示范,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文化新需求、新期待,為群眾提供高質量、常態化、受歡迎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高質量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區在路上。
打造四級“陣地鏈” 文明實踐全覆蓋
“民營經濟怎樣再出發”“許村家紡如何再創產業新優勢?”日前,在許村鎮李家村文化禮堂,50多名民營企業主和村里的黨員骨干、夜校學員圍坐在一起,拉開了“共尋發展新機遇、共話發展新思路”的大討論。大家結合自己的經歷,你一句我一言,獻計獻策,助推中小企業轉型發展。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啟動以來,海寧市以農村文化禮堂為核心,打造“實踐中心—實踐所—文化禮堂—實踐點”四級“陣地鏈”。結合培育“一點一品”特色陣地,在田間地頭、示范農戶、企業車間等地打造出458個實踐點。同時,設立網上實踐中心、“文明海寧·微實踐”微信公眾號,形成“全媒體實踐所”等新媒體矩陣,開展網上文明實踐。
而以農村文化禮堂服務團隊為基點,海寧市實現“蜂窩式”輻射,打造了497支農民群眾身邊“永不離開”的志愿服務隊伍。這期間,實施“百場黨課送教下鄉”等百個文明實踐品牌建設“100示范”工程;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鎮、村(社區)延伸,在村(社區)探索“全崗通”機制,文明實踐志愿者可以幫忙跑,讓群眾“辦事不出村”。
記者了解到,當前海寧市還精設實踐載體,設置“五傳五習”載體,實施“傳思想、習理論,傳文化、習禮儀,傳新風、習美德,傳知識、習技能,傳情懷、習關愛”活動,為群眾提供精神希冀。通過開展“八八戰略”大宣講等形式,結合鄉村振興工作,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普及理論政策。與此同時,廣泛鋪開“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累計舉辦1300多場次,使文明實踐活動常有、文明實踐服務常在。
構建移風易俗體系 潮鄉大地吹新風
“份子隨意情已到,祝福話語價更高。親朋好友同見證,佳兒佳女結連理?!痹陂L安鎮(高新區)仰山小學,11歲女孩裴鍶銘寫了一則婚俗童謠,倡導大家節儉辦婚禮。裴鍶銘回憶,父母帶她出去喝喜酒的時,她發現一桌人吃完后,盤子里還剩了很多菜。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的大背景下,海寧市致力于破除農村陳規陋習,結合本地實際,落實《進一步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同時,以鎮(街道)為單位對鄉廚進行輪訓,把食品安全和節儉辦酒作為培訓內容;出臺市級節儉辦酒公約、鎮級移風易俗標準、村級紅白喜事菜單三級執行標準,發布了《海寧市節儉辦酒公約》,64個字的辦酒公約在媒體上廣泛宣傳;全市所有行政村(農村社區)制訂紅白喜事建議菜單,大多數村(社區)形成了簡辦酒席菜單……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接受移風易俗。不久前,經發區(海昌街道)農戶楊海萍女兒擺滿月酒,酒席上沒有高檔海鮮,也沒有全雞、全鴨,該戶還把節省下來的錢買了生活用品慰問困難戶。
得益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市文明辦牽頭專門組織了“和美鄉風”志愿服務隊,深入各村文化禮堂、文明實踐點,開展了移風易俗活動49場次,受眾3300余人。
依靠文明實踐,海寧市移風易俗氛圍正濃。9月19日晚,海寧市舉行第四屆“海寧文明周”啟動儀式暨“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主題文藝大賽,表彰移風易俗好人事跡?,F場,6家移風易俗示范戶接受表彰,并榮獲海寧市首批“移風易俗好人”榮譽稱號,在全社會樹起了新標桿。
互幫互助成習慣 人人愛上文明城
“我前段時間剛做完手術,多虧你們幫我解決了很多生活上的問題?!?月7日,市供銷總社積極響應點亮百個微心愿活動,組織黨員志愿者來到碧云社區,為群眾實現了一起過生日的微心愿。
當前,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為指引,海寧市全力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觀,廣泛開展學習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邊好人等活動,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務聚民意,幫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比如暑期啟動的點亮百個微心愿活動,有110個微心愿對外發布,短短3天時間全部認領完畢。
“我想要一盒彩紙”“我想要一個布娃娃”“我想要好吃的”……小小愿望簡單又質樸,卻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心愿。在尖山新區(黃灣鎮),當地也舉行了“認領微心愿,傳遞大溫暖”圓夢微心愿活動。在寬塘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近60名浙江戀尚家居品有限公司職工子女的微心愿得到了實現。
此外,海寧市還通過創新機制、健全模式,弘揚社會正能量。比如建立“最美海寧人”選樹體系,依托文明實踐營造了“人人都是實踐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氛圍;“黨群關愛基金”覆蓋全市,由黨員、鄉賢、村民自發捐贈的公益資金已達3500萬元;成立“好人好事銀行”,讓黨員群眾開展文明實踐服務好比“存款”,換取志愿禮遇好比“取現”,捐贈好比“轉賬”……
群眾有困難就想到文明實踐,群眾有意愿也想到文明實踐。如今,在潮鄉大地,禮讓斑馬線成為常態,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等好人好事此起彼伏,無償獻血、慈善捐款、尋找走失老人等事件一呼百應,群眾發自內心地熱愛海寧這座文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