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正確引領下,中國文藝事業蓬勃發展,為黨的事業,為中華民族獨立、解放與偉大復興作出了獨特貢獻,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戲劇、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各門類的藝術舞臺上,一代代文藝工作者以極大的創作熱忱和辛勤勞動奮力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盡情抒寫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熱情謳歌催人奮進的時代精神,留下一部部舞臺藝術精品。
從以《義勇軍進行曲》等歌曲為代表的群眾救亡歌詠運動,到以《放下你的鞭子》為代表的活躍在抗日前線的演劇隊活動;從抨擊舊中國封建家庭制度的話劇《雷雨》,到反映晉察冀邊區農民翻身解放的民族歌劇《白毛女》;從痛訴侵略者殘暴、表現中華民族深重災難的合唱聲樂套曲《黃河大合唱》,到塑造紅軍女戰士形象的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從表現社會主義新農民和新知識青年的豫劇《朝陽溝》,到吟贊脫貧攻堅路上第一書記的歌劇《扶貧路上》;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到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藝演出《偉大征程》……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舞臺藝術的旋律與力量始終激蕩著,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人民之心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
方寸舞臺,百年風雨。一部部藝術經典仿佛一個個文化符號,鐫刻著民族的精神密碼與時代印記,記錄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砥礪奮進、自立自強的奮斗歷程。而伴隨著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中國舞臺藝術事業也在探索中前進,在實踐中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藝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為舞臺藝術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舞臺藝術不斷繁榮發展。舞臺藝術原創力得到顯著提升,觀念更加開放,方法更加豐富,題材更加廣闊,形式更加多樣,戲劇、音樂、舞蹈、曲藝、雜技等舞臺藝術門類日益繁榮,涌現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和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F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中,廣大藝術工作者應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手中之筆、足下之舞、心中之歌,全面展現新時代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反映人民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巨大飛躍。
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展望未來,中共二十大、北京冬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等即將到來的重大時間節點,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大運河文化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都是舞臺藝術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
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始終堅持把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要任務,在不斷加大傳統藝術、民族藝術保護傳承基礎上,守正創新,讓傳統舞臺藝術展現嶄新面貌。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廣大文藝工作者既要結合不同門類藝術語匯的特點進行創新,也要善于運用最新科技成果,豐富當代舞臺的表現手段和藝術面貌。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劇中人”和“劇作者”。無論舞臺空間和技術如何發展變化,舞臺藝術的表演主體始終是鮮活的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創作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創作生產、服務基層、結對幫扶等工作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開展蹲點采風和體驗生活,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震古爍今的偉大事業,需要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也需要振奮人心的偉大作品。中國不乏史詩般的實踐,關鍵要有創作史詩的雄心。在新趕考路上、新征程中,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立足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創作更多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用歌聲凝聚力量,用舞姿傳遞真情,更好描繪波瀾壯闊的時代精神圖譜,譜寫激蕩人心的時代樂章、感動世界的中國交響,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培根鑄魂,為億萬人民的奮斗前行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