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1921》已于7月1日在國內上映,而在6月28日,由中國傳媒大學“光明影院”公益項目團隊配音的《1921》無障礙版,已經實現了無障礙電影與院線同檔期電影在北京地區的“超前”同步放映。成立于2017年的“光明影院”,全部是由師生志愿者組成,堅持每年制作104部無障礙電影,讓中國的視障人士在全年中的52個星期,擁有每周欣賞兩部電影的機會。
傳媒大學2019級博士研究生蔡雨表示,“我們希望建立一條文化盲道,為視障朋友們講電影,讓他們平等地享受精神文化成果?!庇梦幕さ纴硇稳莨饷饔霸捍罱ǖ臒o障礙公益觀影平臺,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目前,中國已經有超1700萬的視障人士 , 平均80個人里面就有1個人視覺有障礙。他們與正常人一樣,有著豐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上У氖?,能提供給視障人士的文化產品卻并不多。相對于正常人而言,視障人士確實需要文化領域的精準幫扶。此前,我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在文化領域,同樣適用。盲道為視障人士提供了便利出行之路,而文化盲道則為他們架起了精神富足之橋。
文化盲道上流動的不只是電影,還有圖書、游戲等各種豐富多樣的生活、娛樂產品。近年來,無障礙問題日益受到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2012年,國務院頒布并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正式將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與信息無障礙建設納入條款?!睹と酥?、小學生無障礙閱讀工程》出版項目推出國內首個盲用數字化人機交互學習系統,使更多中、小學視障學生得到教育和閱讀的機會。還有的公司推出了適合視障人士的手機輸入法與網絡游戲。這條文化盲道也越來越寬廣。
對特殊群體的關愛,體現著社會文明的尺度。喬布斯曾說:“技術存在的最大意愿,就是幫我們跨過障礙?!彪S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我們也期望,能有更多企業和社會組織加入進來,以高度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共同打造高速暢通的文化盲道,讓視障人群平等參與文化生活,共享文化成果。(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