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飛萬里,盼歸來。這場遲到的“團聚”,跨越了生死和70多年的時空,催人淚下又震撼人心。王團長犧牲于1948年,倒在黎明之前的英雄,曾經肩挑使命赴國難,卻再也沒能回到家鄉;對遠方的親人而言,曾經日夜魂牽夢縈的親人,始終不知身在何方。為了告慰烈士,這漫長而艱辛的尋親之路,也是一趟心靈和精神接受洗禮的旅程。
每一位烈士的事跡就是一頁生動的歷史,每一份留存下來的遺物都是歷史的見證。百年崢嶸歲月,為了民族復興的理想,為了共同的信仰,一個又一個英雄,勇往奮進以赴之、斷頭流血以從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是他們,甘做一塊塊磚石奠基于走向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譜寫了黨百年奮斗恢宏史詩中的一段段壯麗篇章。一座座肅穆無言的墓碑、一件件滿是傷痕的遺物,我們仿佛能看見血與火的戰場,仿佛能聽見英勇無畏的沖鋒和吶喊,那莊嚴又激昂的號角聲聲,是一曲永不止息的英雄贊歌。
“讓我們的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作為正享受著前人流血犧牲換來的幸福生活的子孫后代,崇尚英雄、尊崇英烈,既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更是后來者義不容辭的責任?!爱斈?,他們為了我們犧牲;現在,請為他們做一件事?!薄巴鯃F長”尋親記,只是多年來我們幫助先烈“回家”的一個生動縮影。在湖北赤壁,老民警余發海一心想為142位抗美援朝志愿軍烈士尋親;在江蘇鹽城五條嶺烈士陵園,長眠著鹽南阻擊戰中犧牲的2000多名革命先烈,卞康全一家三代人義務守墓70余載,為330余名烈士“找到”了家人;從2014年到2020年,7年時間里,共有716位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的遺骸回到祖國?;曩鈿w來,血脈相連,讓革命先烈與家鄉親屬“團聚”,既是對英靈最好的告慰,更是對先烈精神的致敬與傳承。
“七一”前后,全國各地英烈墓前鮮花如海,黨史紀念館人頭攢動?!包S金時代,不在過去,乃在將來”,是逝者對生者的殷切期待;“這盛世,如你所愿”,是生者對逝者的深情寄語。一幕幕催人淚下的畫面,無不展現出人們對歷史、對英雄的深刻銘記。立足百年,回望一步步走來的艱辛與坎坷、奉獻與犧牲,我們將更加深刻地領悟:“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