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衛生間是城市人性化的細節體現
日期:2021-07-07
來源:人民網

  異性家長單獨帶“娃”恐怕都曾遇到如廁尷尬——無論是媽媽帶男娃進女廁所,還是爸爸帶女娃進男廁所,都存在諸多不便;而讓無法自理的小朋友獨自去廁所,又有安全隱憂。究竟該如何是好?

  第三衛生間的出現,帶來破題希望。顧名思義,第三衛生間,既不是男廁,又不是女廁,而是一個“中立”的空間。它不僅可以滿足異性家長陪孩童“方便”的需求,還可供親屬陪護行動不便的老人或殘疾人如廁,在避免性別尷尬的同時,保護自己和他人的隱私,稱得上是廁所文明的又一標志。

  早在201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修訂的《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就要求,城市中的一類固定式公共廁所,二級及以上醫院的公共廁所,商業區、重要公共設施及重要交通客運設施區域的活動式公共廁所,均應設置第三衛生間。同年12月,原國家旅游局也發布通知,要求全國5A級旅游景區都應配備第三衛生間。

  上述標準和要求表達的態度很明確——第三衛生間并不“小眾”,是人們的正當需求,應被重視并加以滿足。相關標準更體現出社會發展和城市管理愈發人性化和精細化。對地方管理者而言,在執行有關規定的同時,更要本著同理之心,努力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發現相關服務的不足,改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方的公共場所開始有了第三衛生間,說明有關建設標準和要求正在逐步得到落實。對此,飽受“不方便”困擾的人們最有發言權——有“寶媽”在用過第三衛生間后,興奮地說:“這真是解決了家長的大麻煩!”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自然會得到群眾肯定。

  但也要看到,目前公共場所第三衛生間的數量還是較少。截至2018年年底,即便是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公廁中第三衛生間的配置比例也僅為14%。而且,一些第三衛生間還存在標識不清、使用率不高的情況,甚至被“撂荒”,令人惋惜。

  這也帶來幾點啟示。一是,對第三衛生間的宣傳工作要進一步加強,更多人對此有更清晰的認知,群眾對此關注度越高,現有的第三衛生間才會被更好地利用。二是,第三衛生間、無障礙衛生間、母嬰室等,不必分別獨立存在,綜合一體化建設能夠節約占地空間與成本,提高綜合使用效率。三是,城市公廁需要科學規劃、統籌設計,隨著“廁所革命”深入推進,各地各部門要以實際行動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

  在某種意義上,廁所服務系統完善與否,已成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城市不僅要減少人們的如廁尷尬,更要使人們在城市的生活更加“方便”。對于如廁這道“必答題”,地方管理者必須更加重視,做得更好。(蔣萌)

責任編輯:劉朝靈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驗證碼          查看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