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向黨,致敬百年。連日來,北京天安門廣場上,15米高的金黃色黨徽和“1921”“2021”年號景觀,迎來四面八方的人們爭相合影;合肥的延喬路,因取名于革命烈士陳延年、陳喬年,許多市民自發前往獻花表達敬意;《1921》《革命者》等紅色電影票房火爆,很多觀眾熱淚盈眶;“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成為網上網下人們自我激勵的鏗鏘誓言……全國各地洋溢著建黨百年的濃厚氛圍,每個人心中升騰著一股炙熱的感動。
建黨百年,是我們黨發展歷程中的歷史性時刻,也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情感的表達節點。百年風雨兼程,百年砥礪初心,每一位見證新中國發展變化的中國人,怎不為之感慨,為之自豪?一百響禮炮的熱烈依舊回響在人們心中,“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的莊嚴宣告令人振奮,偉大建黨精神的精辟總結激勵人心,牢記初心使命邁向新征程的號召更是引發共鳴,鼓舞著我們闊步前行。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接續奮斗、繼往開來,正是需要“強國有我”的擔當,需要主動融入的自覺?!皬妵形摇?,不僅僅是天安門前共青團員、少先隊員的莊嚴宣誓,也是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奮進的中國人應該擁有的熱烈情懷。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一百年來,中國大地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日新月異的發展,都是黨和人民同甘共苦、一起奮斗的結果。無數辛勤的建設者,用汗水乃至生命創造了新中國的諸多“奇跡”,更有無數普通勞動者堅守崗位、默默奉獻,成為共和國大廈堅不可摧的基石、棟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貢獻者,要以千千萬萬個“小我”,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圖景中,匯成建設祖國的強大力量。
“強國有我”,不是一時的豪言壯語,而應是融入日常、寫在平常的作為。知行合一,就要將熱血轉化為行動,將熱情升華為擔當,將強大的精神力量轉化為切切實實的行動。湖北返鄉創業新農人程琪,一家三代都是黨員,他說,“我將傳承家族紅色基因,以帶富鄉村促振興為己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生于進洋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決定響應黨中央號召,畢業后去西部地區工作;“七一勛章”獲得者、86歲的黃大發,在36年的漫長時光里帶領村民們開山修渠,造福一方,如今有人勸他歇一歇,他說,“不能歇,我還要搞建設”……
百年是新坐標,也是新起點。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肩負“強國有我”的擔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一定能繼續書寫紅色篇章,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