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你穿這身軍裝真好看?!甭牭奖澈髠鱽硎煜さ穆曇?,林楠笙回過頭,紅了眼眶。在經歷一次次生死考驗,目睹身邊同志相繼犧牲,林楠笙與朱怡貞終于共同迎來了勝利的曙光。熱血燃情諜戰劇《叛逆者》里的這一幕賺足了觀眾的眼淚。該劇自6月7日在CCTV-8、愛奇藝播出后,口碑甚佳,豆瓣評分8.3,成為繼《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山海情》等主旋律電視劇之后,又一部高評分、高口碑的佳作。
近些年來,一部部制作精良、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視劇頻頻出現,一改歐美日韓劇、海量網劇、綜藝等“合圍包抄”的格局,在異軍突起中收獲了大量關注和點贊,不禁讓人喜出望外。
乍一看,出人預料,細想想,卻在情理之中。很多優秀的影視劇抓住了觀眾心理,在人物的刻畫上做足了文章。其中最鮮明的特征就是,聚焦宏大歷史背景下小人物的大故事、大人物的小故事,采取講故事和去概念化手法,使得不管是歷史上的大人物,還是普通人,都不再是單薄的符號,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感的“人”。
例如在《覺醒年代》中,陳獨秀在北京籌到了《新青年》雜志的投資后,高興得像個孩子,跑到雪地中打滾;《理想照耀中國》里幾歲大的“小路”在與“監獄長”王迅飆戲時毫不怯場,面對“兇神惡煞”的王迅堅決不為所動……一處處細節讓觀眾看到了“立體的人”,更深刻地感受到故事的鮮活性。
這些影視劇在遵循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從細節著手,融入個性化、幽默化表達,塑造了真實可感的人物形象。從平民視角展示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成敗得失,聚焦歷史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攝制手法,國內外許多優秀的電影電視劇中都出現過,往往能成為高收視率的“密碼”。這些主旋律影視劇把這些攝制手法合理加入到創作之中,得到觀眾的認可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年輕觀眾從來不會排斥主旋律作品,排斥的是浮夸的、不接地氣的、不嚴謹的作品。如今,年輕觀眾已經成為主旋律影視劇的目標受眾,通過觀影看劇,主流價值觀傳得更遠、更廣。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的隆重舉行,年輕觀眾對黨的歷史了解得越來越多,對黨的感情越來越深,這也為優秀主旋律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搭起了心橋,從而使這些優秀主旋律作品更易于被接受、更樂于被接受。(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