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起,全國各地陸續公布高考成績,查分時間主要集中在23日至26日。據了解,6月23日,內蒙古、上海、安徽、江西、廣西、四川、云南、甘肅、寧夏等9省份的考生可以查詢自己的高考成績。目前已有多個省份公布高考分數線。(據新華網6月23日報道)
高考成績公布之后,又到志愿填報時。作為邁進大學的最后一“關”,選擇哪所學校、報考哪個專業,成為考生和家長要面對的“頭等大事”。有人說,大學專業有冷有熱,抓住熱門專業才能擁有前途。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家喻戶曉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21世紀初國際貿易、法律、計算機受到熱捧,再到近年來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成為“爆款”,可以看到專業的“熱門”和“冷門”因時而異,不斷變化。
既然所謂的熱門專業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的過程,那又該如何選擇專業?1937年,許淵沖考入西南聯大外語系;1949年,袁隆平考入西南農學院農學系;1955年,鐘南山考入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88年,張桂梅考入麗江教育學院中文系……翻看多位國之脊梁當年的高考志愿,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外語、農學、醫學、中文……這些專業雖說不是多么“熱”,但他們的經歷都生動地演繹了忠于本心所可能賦予人生的深度與廣度、個人選擇與國家和社會所需的關聯。
“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瘪R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這句論述,道出了個人選擇與時代精神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年輕人在專業選擇時,要將國家發展的方向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同自己的愛好結合起來,為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忠于所愛才能篤定前行,糾結“冷熱”不如堅守初心。理性分析謀劃,勇敢做出決定,堅持自己的選擇,才是高考志愿填報應有的姿態。當越來越多有理想、有擔當的年輕人站上接力起跑線,在時代洪流中充滿自信地書寫青春華章,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賈夢宇)
責任編輯:梁 海燕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