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但不參加收獲,這就是民族的脊梁?!敝袊怂瞥绲挠⑿?,未必站在聚光燈下,未必有響亮的名號,他們很多時候以集體的形象出現、以平凡的身份出現,不問條件、不惜付出,哪里需要自己就去哪里,國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肮Τ刹槐卦谖摇?,但“功成必定有我”,集體英雄主義的激勵,也將成就中國人挺進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升天入軌,三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和”,中國航天事業的新成就舉世矚目。而隨著報道深入,一段段鮮為人知的航天故事進入公眾視野,特別是“備份航天員”這一群體的奉獻讓人肅然起敬。原來,三度“飛天”的聶海勝也曾有三次“備份”經歷,而與他并肩作戰的隊友中,有人因年齡原因已停航停訓,再也沒有機會出征太空,也有人仍在默默苦練,時刻準備接受祖國和任務的挑選。
“兩彈一星”元勛孫家棟曾有言,載人航天工程“離開了集體的力量,個人將一事無成?!薄爸鞣荨薄皞浞荨敝皇亲詈蟮慕巧ㄎ?,此前從訓練科目到工作強度,所有航天員采取的是統一標準。優中擇優,強中選強,備份航天員往往因零點幾分的成績差距無緣星空,但同樣要“打滿全場”?,F役首批航天員中唯一一位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的航天員鄧清明曾說,“不管是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薄皞浞萑蝿詹皇菑幕鼗貋砭徒Y束了,你的戰友安全回來了,你的任務才結束?!比找箞允?、艱苦備戰時義無反顧,仰望天空、轉身離去時無怨無悔,強烈對比中,閃耀的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光芒。多年以來,總有人與自己的飛天夢失之交臂,但正是這樣的精神讓中國離實現航天強國的夢想越來越近。
不為個人功名患得患失,以達成集體目標為最高榮譽,這樣的精神不為航天人獨有。在那些關乎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重大項目中,我們國家向來堅持全國一盤棋,強調集中力量辦大事,以實現高效攻堅、彎道超車。新中國從成立之初“只能造桌子椅子、茶壺茶碗”,到今天“蛟龍入?!薄版隙鸨荚隆薄吧裰埏w天”,這套“中國方案”確實行之有效?!皞€人服從集體,責任重于利益”,這是中國人在漫長歲月中歷經無數患難后形成的獨特價值基因,新中國成立以來集體奮斗的經歷以及家國巨變的體驗,更讓中國人的價值取向愈發清晰堅定——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若以功利目光看,集體奮斗的過程,需要無數個人的奉獻與犧牲,最終事業有成,功勛也不會由一人獨享,似乎不無吃虧。在西方文化中,所謂英雄,多是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形象,要實現的是自我價值,收獲了所有的鮮花與掌聲。但中國人對此卻有自己的理解,中國人所推崇的英雄,未必站在聚光燈下,未必有響亮的名號,他們很多時候以集體的形象出現、以平凡的身份出現,不問條件、不惜付出,哪里需要自己就去哪里,國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誠如金一南在《苦難輝煌》一書中所寫,真正的英雄,“播種,但不參加收獲,這就是民族的脊梁?!?/p>
當今社會,個人主義、利益至上等價值取向確有一定市場,諱言集體主義、奉獻精神的現象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有人講求“性價比”,凡事不愿“為他人作嫁衣”,處處要求“功成必須在我”,也有人沉溺“小時代”“小確幸”,認為干什么事“缺我一個不少”……客觀地說,強調自我和個體感受無可厚非,但這不意味著可以割裂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否定集體主義的價值。所有人都是時代的一分子,“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是怎樣?!敝挥写蠹遗c集體同心同向、與國家同頻共振,時代才可能向前、國家才可能向上。而集體的發展不會遮蔽個人價值,只會提供更大的舞臺,賦予個體追求自身幸福更多元的維度。也只有在“大國崛起”的中國夢中,每個人才能守好“我的家”,實現“我的夢”。
“在征服宇宙的大軍里,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里,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边@是航天人鐘愛的一首歌。這又何嘗不是無數奮斗者的心聲?個人在歷史長河中宛若流星,但巨大的能量恰是由這些光芒所累積?!肮Τ刹槐卦谖摇?,但“功成必定有我”,集體英雄主義的激勵,也將成就中國人挺進更廣闊的星辰大海。(鄭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