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植阡陌,新風沐鄉野。大街小巷整潔干凈,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志愿服務蔚然成風,文明實踐溫潤心田;好人故事層出不窮,鄉村文化如沐春風……在山西省長治市,廣袤鄉村處處涌動著文明新風,散發著文明氣息,一曲以鄉風文明為主題的新樂章正在長治大地鏗鏘奏響。
近年來,長治市持續深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以改善人居環境、開展移風易俗、推動文明實踐等工作為抓手,深入開展農村文明新風建設,倡樹文明新風尚,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建設美麗鄉村按下人居環境“美顏鍵”
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有著厚重歷史的武鄉縣賈豁鄉東胡莊村猶如一棵穩穩扎根的大樹,通過全力打造“山水相依、生態康養”的“樹干”,村民的日子過得“枝繁葉茂”,全村呈現出宜居宜業、文明和美的新面貌。
“如今的鄉村真是大變樣,老百姓的房子漂亮了,硬化路也通到家門口,村里環境整潔多了,我們的生活也更美了……”潞城區南流村村民這樣夸贊自己的家鄉。村黨支部書記劉永剛說,近年來,全村積極開展文明創建工作,從整治環境、改善村容村貌入手,按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快進鍵”,開啟鄉村面貌換新顏模式,擦亮鄉村振興文明底色。
文明鄉風既美在景,更美在心。
“最大的變化是人們精神面貌的改變?!崩璩强h黎候鎮晉福村村民王貴紅說,村民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早上起床先打掃院子,有游客來也熱情招呼,村莊建設好了,大家的日子更有奔頭了。
晉福村只是長治市廣大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長治市各村鎮充分利用村院圍欄、文化廣場、公共宣傳欄等陣地,通過公益廣告、基層宣講、文體活動等形式,生動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潤物無聲地融入到群眾生活中。
加強文明實踐織密便民服務“幸福網”
近年來,長治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持續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組織志愿者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提供健康診療、安全防護、政策咨詢、家電維修、免費理發等各類便民利民志愿服務,著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助推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
“前段時間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聽了家庭美德宣講,到現在都記得內容。以前每天就是到鄰居家串串門,出來遛遛街,沒什么事可做,自從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閑了能到這里看看書、打打球,在老年活動中心下下棋,生活有意思多了?!鄙宵h區信義村的宋大嬸說。信義村進一步規范文明實踐平臺搭建和陣地建設,統籌整合文化活動廣場、老年活動中心、大舞臺等,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建立理論宣講服務、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幫扶創業服務六大實踐服務平臺,提供志愿服務,延伸服務觸角,讓文明幸?;ㄩ_遍全村每個角落。
培育文明鄉風筑牢明德守規“硬堡壘”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在屯留區河神廟鄉梨樹莊村,路秋生嫁女的故事家喻戶曉。前些年,老路大女兒出嫁,送上門的彩禮一分沒收,三天的酒席減少到一天。后來,老路二女兒的婚禮更簡單了。彩禮照舊沒要,大鍋飯只吃了兩頓,嫁妝是請人寫的一幅字。在路秋生的帶動下,黨員群眾紛紛效仿,低價彩禮、厚養薄葬等文明新風蔚然成風。
移風易俗,表面上是改變行為習慣,實質上是改變價值觀念,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老”在多年遺風、“大”在千家萬戶、“難”在除舊布新。為了讓文明之風從“勁吹”向“久吹”轉變,近年來,長治市突出群眾主體地位,立足實際,探索創新,積極組織召開黨員、村民會議,制定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強化群眾自治,實現基層治理由“被動”向“自發”轉變。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如今,長治市以文明鄉風建設為鄉村振興鑄魂,繪就出一幅幅美麗鄉村新畫卷,讓文明新風在長治大地勁吹,推動廣大鄉村從“外在美”向“內涵美”、從“一處美”向“處處美”、從“一時美”向“長久美”的美麗蝶變。
供稿:山西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