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十多年前開車還算是一門謀生的技術,那現在差不多遍地都是駕駛員了。有車沒車,先把駕照考了再說,每年暑假,駕校必然會迎來一輪學車高峰,已入學的大學生,才參加完高考的高中生,都齊刷刷地來到駕校訓練場。聽老師傅們說,以前學車不是這樣子的,得慢慢來,像熬湯一樣,等拿到駕照后就能上路了。而現今,拿到駕照和能不能正常開車是兩碼事,從安全講,得要依靠個老手帶帶,免得慌里慌張鬧笑話、出事故。
按理說,拿到了駕照,就是被認定具備了安全行駛的能力。學過車的都知道,擁擠著過關斬將,拼著命也似的學車,或許學車的時間拉得很長,而實際上能夠親手操練的時間并不多。但為了通過考試,一些奇葩的學車秘籍被教練們像給豆腐點鹵一樣一一道來,說得輕松而略顯神秘,學員們得拿出全身的氣力記住,不懂沒關系,照葫蘆一定能畫出個瓢來。上車實踐的第一課就領略到開車的機械如木偶。倒庫出庫移庫,不管你懂不懂線路該如何變化,必須按照教練指定的時點打方向,什么時候打,打多少,都分別在車身某個地方、方向盤的某個位置做了標記,記住,到了這個點趕緊打兩圈半,瞄準那個點,對,讓那個點與那桿子保持多少公分距離,就這樣,精準到庫底。移庫則更顯機械,什么時候打方向、打多少圈、什么時候回方向,都像生產線上的標準件,從口中吐出并付諸實施,就稀里糊涂地成了。別以為通過了考試就有什么了不起,不過拿著兵書熟記兵法的趙將軍,從紙上走到地上,全都成了不著調的歪理。
木偶式學車的最大好處便是盡快拿到駕照,可以有資格跟個師傅上路,以便把真正的駕駛學好、練熟。學車時,遇到一位小姑娘,在我去之前就已拜在那位教練門下,而直到我學成離去,她還堅守在那里。教練沒有被她的虔誠所動,反而字里行間露出不屑和不滿,大抵是小姑娘不適應當個木偶人。不過,教練發話了,連當個木偶都不會,談何靈活運用。
此一時、彼一時,學車如是,只因申領駕照的標準變了。2013年1月1日起,小型汽車駕考新規施行。和舊規相比,考試更加注重駕駛技術的實際應用,取消了移庫,將安全文明駕駛內容放在實際道路行駛環節。這一變化的最大特點,就是盡可能減少紙上談兵的弊端,考場盡可能與實踐情境相符。訓練場中的標桿撤了下來,因為考場中是以標線為邊界的,誰也沒見過大街上的停車位是由一根根豎起的桿子相隔的。
剛剛過去的2015年,考駕照又有了逆天改革,考生可以自學直考,說白了,終于可以繞開駕校這個王牌中介,而能自學成材了。切莫小看這一變化,不只是學車的方式變了,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學車人的自由選擇權。這一改革帶來的更為深層次的影響,可能更多地體現在未來的駕駛員們在今后的學車經歷中,會少一些來自不良教練的惡意暗示,各路“師傅”們一定會出于自身形象的考慮,而更加注重規范教學和示范。沒有駕校這塊牌子罩著,榮譽和劣跡都是自己的,榮譽可以不刻意去爭,但相信誰也不愿在熟人圈里攤上劣跡。如此說來,重新洗牌不僅是公眾的期盼,也一定會有新的看點。
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駕考變得越來越難了,教練掌控考試結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雖然駕考有了新規,但我相信那背公式般的教學一定還在延續。不過,就像學數學得先熟記一些基礎性的公式一樣,硬記住一些駕駛要領也不見得都是壞事,關鍵是不能做搶火的夾生飯,學車一定得像熬湯一樣。好像學游泳也有在岸上練習動作這一環節,不過,游泳成績的好壞,最終還得取決于在水中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