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故鄉
陳維忠

  又是一個難得的休息日,我在家陪女兒。已有好長時間沒有安安靜靜在家陪女兒了。 

  我們倆一起進了書房。我捧起汪曾祺的《我們都是世間的小兒女》在翻看。這本書我已翻閱了多遍,但還是喜歡看。汪老的作品就是寫得好,越看越有味,何況我又是汪老的小老鄉,他書中寫到的高郵地方,我按圖索驥,都去尋找過。女兒也拿著一本圖畫書,靠在我椅子邊,倚著我的腿,坐在地板上。就這樣,我們父女倆一個坐一個倚,一本名人著作,一冊圖畫,暫時進入了各自的世界。 

  “爸爸,這個小孩是誰???”不知什么時候女兒看完了圖畫書,已從書架上翻出了我的相冊。 

  我轉頭瞄了一眼,“是我啊,爸爸都不認識啦?!蔽矣只剡^頭來看我的書。 

  “不像?!迸畠嚎纯次?,又看看照片中的小男孩,搖搖頭。 

  我又仔細看了一下照片,照片上的小孩與女兒一般大,骨瘦如柴,與現在的我確實相去甚遠,難怪女兒說不是。 

  “是爸爸小時候的照片,已經30多年了,當然不像啦?!?nbsp;

  女兒半信半疑點點頭。 

  女兒又翻出一張照片,端詳了一會兒,轉頭問我:“爸爸,這是什么地方?” 

  “是爸爸的老家?!边@是一張小村莊的照片,一座座茅草屋散落在村莊中。 

  “不是!奶奶住的是樓房?!?nbsp;

  “真是爸爸的老家,小時候住的地方?!?nbsp;

  “老家我去過,你騙我?!迸畠簣詻Q不相信我的話。 

  確實變化太大了,女兒年齡小,沒有看到以前,難怪她不相信。在思考如何解答女兒的疑問時,我忽然靈光一閃,有了一個想法。我搬出我所有的相冊,從幼時直到現在的,它們記載著我成長的軌跡。我選出數張有代表性的照片,一一排列在地板上。 女兒在一旁好奇地盯看著。 

  第一張,就是女兒剛才拿的一張,已30多年了。黑白照片已泛黃。照片上一個自然的小村莊,泥路泥墻,河溝草房。一個小男孩正在與一群孩子在游戲。那男孩就是我。第二張,是一群婦女正彎腰舉鐮割稻,前面是一片金黃的稻田,身后是一捆捆已割好的稻把。一隊男人挑著稻把行走在田埂上。一個半大的男孩在田里拾散落的稻穗。那半大的男孩還是我。第三張,我騎著自行車在臺莊上,那房子墻壁是磚、屋頂是瓦,路面是水泥平坦寬闊。第四張,我站在莊臺的家門口,農家小樓,寬敞明亮。那是工作后在家拍的一張照片。遠處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從村邊通過。 

  四張照片,看到了我漸漸長大的身影,也看到了家鄉的變化過程。 

  女兒相信了。 

  我又從相冊里抽出一張,是我參觀龍虬莊遺址的照片。 

  “這是龍虬莊遺址,是1993年國家十大考古發現之一?!?nbsp;

  “啊,比我還大一歲?!?nbsp;

  “是1993年發現它,遺址的年齡可長了,你猜猜看,多少年?” 

  “10年?!?nbsp;

  我搖搖頭。 

  “20年?!?nbsp;

  “少了,往大的猜?!?nbsp;

  “100年!”這回女兒好象鼓足了勇氣。 

  “太少了,是7000年?!?nbsp;

  “啊,7000年。我的媽啊?!迸畠喊l出了驚嘆 

  “考古專家發現,在7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生活,刀耕火耨,培植水稻,產生了農耕文明?!?nbsp;

  “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女兒為祖先感到自豪。 

  我又把友虬莊遺址照片與第二張農村收割的照片放到一起。 

  女兒看了看,有點不明白。 

  “這兩張照片相隔7000年,但農村的生產方式依然是刀耕火耨,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全靠人力生產,落后、低效、勞累?!迸畠郝牭煤苋肷?,不停地點點頭。農民的辛勞,女兒知道。我經常帶她去農村看農民勞動的場景。我又再找照片。女兒似乎知道我的意思,趕緊擋住我的我,“我來找?!彼谝豁痴掌蟹移饋?。 

  “找到了,我找到了,是這張吧?”小手捏著一張照片送到我的面前。 

  照片上,收割機正在田野里收割。農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我拍拍女兒的頭,夸獎她:“真聰明!”接著又說:“現在的農村都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作業。從龍虬莊遺址時代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距7000年的時間,農村的生產勞動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現在僅僅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就從刀耕火耨發展到機械化,翻天覆地的巨變啊。偉大不偉大?” 

  女兒用勁點點頭:“嗯,偉大!” 

  我還想跟女兒說什么,想想又將要說的話咽了回去。我想隨著女兒的年齡增長,好多道理她一定會懂的,不需要我多說。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涂啟智:實體書店生命力在于踏浪而行
  2. 闞亞玲:堅守是一曲美麗的奮斗之歌
  3. 闞亞玲:鄉村“文化祝年”喝彩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