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拿什么去“拼”
發表時間:2022-03-04 來源:中國文明網
  近日,因身為研究員的家長過度參與,云南一名小學生研究論文所獲獎項被撤銷。家長越俎代庖,讓本該是激發興趣、提高素養的科技創新比賽變味,成了拼爹游戲。這件事折射出了家庭教育的揠苗助長問題。

  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邢淑芬指出: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不乏大量的“直升機式”和“割草機式”家長,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他們走在孩子前面,替孩子清除成長道路上的障礙,不希望孩子直接面對任何困難。具有上述特點的家長都不利于孩子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彎道超車”的后果是拿孩子的成長作為代價。

  《呂氏春秋》中記載了一則“引嬰投江”的故事——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逼涓鸽m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有個人從江邊經過,看見有人正拉著個嬰兒想要把他扔到江里,那嬰兒大聲地哭泣。問其原因。那人說:“這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父親擅長游泳,孩子就自然擅長游泳嗎?真是個荒謬的想法!

  專業技能的獲得,需要循序漸進地過程,這是學習的規律。急不來!獨立發問、思考、研究,是學習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是孩子成長的重要一步。跳不過!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可想象,家長應該保持孩子的獨立性,適當引導和啟發。

  在廣東農村,有一戶普通的大家庭,家庭成員40多人,老母親是一名的勞動婦女,雖不識字卻擁有極強的記憶力,會唱200多首當地民歌,通過“歌傳身教”,把“自強不息、艱苦樸素、團結和諧”的家風傳入孩子們的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子女輩里出了4位作家,兒孫中有24人從事文學創作。這位母親叫林雪平,她的家庭被評為是全國文明家庭。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教會孩子如何學習,還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成長的煩惱”。曾有人說,成長是一場漫長的跋涉,途中有坎坷不平、有荊棘叢生。父母的美好言行,往往能驅散黑暗照亮前方,把孩子引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愛而不去替代,言傳身教,清風徐來,花自盛開!

Scan me!
責任編輯:黨 建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