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嚴冬雨雪多,古道田頭風如割,紅軍哥哥進屋坐,老妹給你熰堆火,烘干衣衫暖心窩……”這首滿懷深情且旋律優美《紅軍哥》被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中心小學鄉村“復興少年宮”的學生唱得如火如荼。
“你們要愛護家鄉的一草一木,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家鄉的美麗貢獻力量……”一位年輕女教師,在該校鄉村“復興少年宮”里向學生熱情洋溢講著……這些感人的一幕幕情景,是該校鄉村“復興少年宮”活動成果的縮影。
據校長李東華介紹,自鄉村“復興少年宮”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依托學?,F有設施、場地、師資力量和整合各種資源,在開設音樂、體育、書畫、文學、思想建設、實踐體驗等類別的課程基礎上,結合大橋的實際,還開設了“紅色、古色、綠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實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經過鄉村“復興少年宮”課程的學習以及當地文史專家、教授、專業人員的宣講輔導,學校的校風更正,學生的學風更優,學生的品行更高,師生的精神更好,營造了每一位學生都能學有所長,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有力促進了農村孩子的全面發展,特別是經過“傳紅色基因、觀古色風情、樹生態理念”的特色課程輔導,學生的視野更闊、見識更廣、信心更足,進取更強。
宣講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為了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學生牢記紅色故事,該校鄉村“復興少年宮”重點圍繞“1931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轉戰粵北,400多名傷病員在大橋鎮鐵龍頭村休整養傷,村民用自己的獻血和生命救護紅七軍可歌可泣的慘烈故事”為背景,挖掘典型生動有深刻教育意義的紅色故事和開展宣講活動。
近兩年來,該校鄉村“復興少年宮”舉行了“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傳紅色基因”等活動60多場次。同時,還組織師生開展“重走紅軍路、參觀紅色長廊、觀看紅色專題”等活動,形成了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學紅色歷史等濃厚氛圍,使紅色基因扎根青少年心中。
學歷史文化 觀古色風情
大橋鎮是乳源的“北大門”,屬南北交通重鎮。據史料表明,境內兩千多年前,就有了“西京古道”,沿途現存大量的古亭、古村、古橋、古院等,歷史文化較為厚重。
近年來,該鎮對古道、古亭、古橋、古院進行了保護修繕,為了青少年全面了解歷史文化,該校鄉村“復興少年宮”先后開展“古色”歷史文化的講解、講座、講述等活動30多次。如邀請當地文史專家許化鵬講解西京古道沿線心韓亭、仰止亭、壽德亭等多座古亭的來歷及作用;講述石拱橋——大橋的來歷、觀瀾書院建造的緣由及其對當地的影響。同時,還組織青少年參加南粵古驛道、徒步西京古道、觀瀾書院“開筆禮”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使鄉村少年懂得古道歷史文化,又記住了鄉愁風貌。大橋鎮中心小學學生許玲秀說:“多次參加鄉村“復興少年宮”組織開展的‘行古道、讀古詩’的活動之后,記住了古道歷史,理解了南嶺一幅畫、古道千年詩深刻意義,對今后的成長起到重要作用?!?/p>
打綠色品牌 樹生態理念
乳源大橋鎮地處高寒石灰巖山區,境內300多平方公里面積。大部分是喀斯特地巖地貌,加上水源不足、寒冷天氣相對較長、山多地少等原因,影響經濟發展,但鎮委鎮政府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發展壯大綠色產業,著力打造綠色品牌。根據水源不足的實際,采取山上種油茶,山下種花生、蔬菜、水果等作物。先后種植了耐旱耐寒的油茶3萬畝,種植桃李、瓜果、蔬菜等1.2萬畝;在水源相對充足的村莊養殖禾花魚(大橋石鯉)500畝……其中,茶油、花生油這“兩桶油”成為品牌,養殖禾花魚獲地理標志,并成為國家級稻漁種養綜合示范區等。
為了全面掌握這些實情,該校組織學生參觀茶園、果園、菜園,參加“瓜果飄香”采摘體驗,參與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等“四小園”種植、護育、栽培等活動。同時,組織青少年參加護林防火活動等,讓青少年了解石灰巖山區綠色品牌緣由,讓青少年牢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該校校長李東華激情講述:“少年宮開展綠色行動,最終的目的是要青少年把綠色品牌看在眼力,把生態理念刻在腦里?!保ㄓ浾?潘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