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鄉村“復興少年宮”課堂搬進幸福院,邀請93歲抗美援朝老兵黃玉龍為孩子們講述自己的戰斗故事;在文明實踐站組織社區兒童開展手工制作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活動;把鄉村“復興少年宮”實踐課程列入學校課程表中……
桓臺縣作為全國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50個試點縣之一,積極探索試點建設工作,為廣大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提供道德培育、文體娛樂、勞動實踐等為主題的公共教育和文化服務,努力打造富有桓臺特色的鄉村“復興少年宮”樣本。
強化機制保障 多方保駕護航 助力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
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縣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情況進行統籌規劃和協調指導。召開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工作推進會,印發《桓臺縣“復興少年宮”建設工作實施意見》明確創建任務。領導小組多次到各學校、各鎮(街道)鄉村“復興少年宮”進行現場督導,并提出工作要求。
落實建設資金。多種渠道籌措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和運行資金。目前,全縣財政投入資金148萬元,給予縣青少年宮、縣科技館等縣級試點單位,全縣所有35所鎮中小學校、9個鎮(街道)以及15個試點村和2個試點社區資金支持。同時,積極爭取社會資金支持,依法向社會廣泛募集資金,動員各方力量支持。
抓好管理督查。堅持“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負責鄉村“復興少年宮”的建設、組織和管理。各鎮(街道)負責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鄉村“復興少年宮”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縣教體局負責學校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運行和管理??h文明辦定期對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督查,并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和創建文明校園、文明村鎮的考核指標體系,把考核結果作為衡量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績效的重要內容,作為給予經費資助的重要依據。
扎實推進軟硬件建設 著力打造“接力棒”式陣地
陣地分類建設,實現轉型升級。整合優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職能,整合縣青少年宮、科技館、未成年人心理輔導站等資源,打造縣級鄉村“復興少年宮”孵化基地,統領全縣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工作??h青少年宮建有初中活動區、小學活動區、綜合活動室和舞蹈室,面積約1000㎡。各活動區均設置課桌椅,并結合活動區職能制作了文化墻、作品展示區??萍拣^設公共空間展示區和科普教育區、圖書角等區域。
‘’
各鎮(街道)結合實際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配備、更新了一批少年兒童文體娛樂設施,均設鄉村“復興少年宮”管理辦公室并設有各功能室,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管理運行。其中,起鳳鎮依托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有設施完備的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文化廣場、兒童樂園、教育培訓基地等,積極打造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快樂發展的鎮鄉村“復興少年宮”。馬橋鎮以影院、書畫室、游泳館為主要活動場所,規劃開展紅色影片教育、書畫培訓、游泳健身等活動。
各鎮(街道)采用點面結合方式,整合鄰近村(居)資源,選取中心村(居)五星級文明實踐站進行打造鄉村“復興少年宮”,集中周邊村(居)的少年兒童共同開展活動。目前選取的17個重點村(居)已完成15所硬件、制度建設,2個村硬件完成建設。東岳國際社區鄉村“復興少年宮”場所面積約500平方米,配備大講堂(可容納182人),各類圖書2000余冊,科普教育設施器械50余件。起鳳鎮魚三村充分利用民俗文化館、金話筒培訓基地、書法教室等場所開展非遺傳承、口才鍛煉、書法培訓等活動,并投資2萬多元更新活動設施,提升活動質量。
學校作為鄉村“復興少年宮”活動開展的主陣地,縣教體局已完成對各鄉村學校原有設施的更新和補充,拓展升級為鄉村“復興少年宮”。組織召開教育系統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工作現場觀摩會,全縣所有中小學校長、分管副校長到馬橋鎮陳莊小學等三所學校實地觀摩和座談交流。各學校進一步完善了鄉村“復興少年宮”活動課程內容,如桓臺一中附屬學校中學部共開展了63門校本課程,小學部開展了87門校本課程?;概_縣實驗學校構建了包括藝術、體育、數學與科技、道德與人文、綜合實踐五大類社團活動課程,成立各類社團近80個,招募輔導教師志愿者近200人。每周一至周五的課后服務時間,全體學生“走班”進行社團活動,形成了陶笛、“行調”吟誦等特色項目。
融合社會資源,充實隊伍力量。目前,縣青少年宮已招募志愿者38人(含暑期實習大學生)、志愿服務機構16家。東岳國際社區組建“螢火蟲”志愿服務隊和“滿天星”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人數近百余人;紫悅城社區組建“向日葵”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人數30余人??h教體局繼續落實好“一師雙用”,即根據校內教師的特長和興趣愛好,在承擔學科教學任務的同時又擔任鄉村“復興少年宮”活動輔導教師。廣泛吸納有特色專長的志愿者、民間藝人、先模人物等擔任輔導員,不斷擴大鄉村“復興少年宮”輔導員隊伍。
活動策劃“三原則”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堅持公益性原則,桓臺縣鄉村“復興少年宮”面向廣大少年兒童提供公共文化教育服務。開展“陪伴希望 點亮夢想”孤困兒童關愛活動,組織150名青年志愿者與我縣150名“希望小屋”結對兒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留守兒童等孤困兒童開展“1對1”形式的長期結對幫扶??h青少年宮“初心童聲合唱團”,每周排練一場。在東岳國際社區、建國村開設“青苗課堂”,所有有需求的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重點針對村(社區)兒童、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等弱勢少年兒童群體,每月服務人數不低于300人次。
堅持先進性原則,以“流動少年宮”形式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走進各鄉村學校,組織開展了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愛眼護眼、防范校園欺凌、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等專業知識講座共10場,助力鄉村“復興少年宮”建設??h科技館成立“未來之星”科普實驗室分隊及“夕陽紅”科普服務分隊,與城南學校聯合舉行“城南學子開展志愿科普服務,助力文明實踐活動”啟動儀式,開展鄉村“復興少年宮”“小小科普志愿者走進科技館”活動,讓更多的中小學生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開展鄉村“復興少年宮”“科普實驗室”走進社區系列活動,“未來之星”科普實驗室志愿分隊現已走進恒星、商城、紫悅城等社區,并將繼續走進其他社區。
堅持特色性原則,指導各村(社區)打造了一批鄉村“復興少年宮”公益品牌。果里鎮伊家村積極結合“四點半課堂”,拓寬思路,創新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鄉村“復興少年宮”活動項目。書法培訓、少兒剪紙培訓、兒童讀書角、輪滑培訓等,同時依托戲曲室開展了“傳承國粹 振興京劇”的京劇夏令營。徐斜村鄉村“復興少年宮”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而建,占地2000平米的運動場,分為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等區域,滿足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運動需求。馬橋鎮前金村以繪畫課程為主,后金村以武術課程為主開展各項文化服務活動。
與“兩中心”融合發展 提升鄉村“復興少年宮”群眾滿意度
桓臺縣依托融媒體中心開辟鄉村“復興少年宮”專欄,對所有學校、試點村(居)進行少年宮特色報道,努力打造特色項目和優秀品牌,力爭實現“一宮一品牌,宮宮有特色”,讓廣大市民了解關注鄉村“復興少年宮”活動,提高群眾知曉率和滿意度,助力全社會形成關心關愛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云平臺”,對鄉村“復興少年宮”開展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行風采展示,并依托“點單”服務,讓孩子們根據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自愿選擇活動項目,突出個性,提倡特點,滿足群眾需求。
今后,桓臺縣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創造條件,積極開展各項主題實踐活動,打造好鄉村“復興少年宮”的桓臺樣本,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全面發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