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共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舉措
原標題:推動共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戰略舉措——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論述
2016年7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銀川主持召開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指出,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化產業布局、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措,必須認清形勢、聚焦精準、深化幫扶、確保實效,切實提高工作水平,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推進精準脫貧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閩寧模式”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范例
由于區位、歷史、人才、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差異性,東西部地區發展長期呈現不平衡狀況。幵展東西部地區對口扶貧協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支持和幫助西部欠發達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擺脫貧困,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逐步縮小地區差距,最終實現共同發展和共同富裕。東西部扶貧協作是通過動員、組織東部沿海省市對西部地區提供資金、技術人才等多方面援助為基礎,以經濟協作為主要手段,促使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為根本目的的一種特殊區域發展政策,是黨和國家為消滅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1996年9月中央確定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關系以來,福建、寧夏兩省區按照習近平同志當時倡導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方針,探索建立黨政主導、市縣結對、部門合作、企業參與、社會幫扶五大機制,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持續推動幫扶協作;實行市縣結對幫扶,發揮優勢注重實效;選派干部掛職鍛煉,跟蹤落實扶貧項目;部門合作帶動八方,深入推進社會扶貧;市場導向企業合作,因地制宜不斷發展。20年來,兩省區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重點,把產業協作扶貧作為關鍵,把生態環境改造作為重心,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根本,從單向的扶貧解困發展到經濟合作、產業對接、互利共贏的新階段,從單一的經濟援助發展為教育、文化、醫療等多領域合作的新格局,從單純的政府行為形成政府、企業、社會三者相結合的對口協作新機制,實現了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閩寧協作的實踐證明,東西部扶貧協作這條道路走對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工作追求,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把脫貧富民作為發展的價值取向和工作導向。我們要在既有成績的基礎上,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創新平臺和載體,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扶貧協作全過程,發揮雙方各自優勢,推動兩省區開展現代農業發展、資源能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讓人民群眾充分富裕起來。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我國扶貧模式的重要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實施及其取得的顯著成就,就是我國扶貧模式的重要創新。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扶貧與開發的有機結合。幫助貧困地區脫貧是扶貧協作的主要目標和價值追求,借助東部地區人才、資金、技術等優勢,通過多方面協作開發,充分利用西部地區資源稟賦和區域比較優勢,加快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政府主導與企業、社會廣泛參與的有機結合。扶貧開發是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在扶貧協作中,各級政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引導、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除此之外,企業和各種社會力量積極投入到扶貧開發中來,開展捐資助學、慈善公益醫療救助、支醫支教、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等扶貧活動,從而形成政府帶頭、企業參與、社會關心支持的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扶貧協作局面。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內容的多樣性與扶貧領域的全方位的有機結合。東西部扶貧協作是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和領導下,以政府部門層層結對、企業合作、民眾廣泛參與為主要方式,開展以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培訓與轉移、企業產業轉移、文化教育扶持等多方面內容的扶貧開發,也是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所涉及的不僅是資金、技術領域,而且逐步向經濟、科教、衛生等多個領域全方位拓展。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輸血”與“造血”的有機結合。東西部扶貧協作不僅是黨中央、國務院和東部發達地區對西部貧困地區在物資、人才、資金、技術、項目上的無償支持與幫助,同時還充分調動西部地區干部群眾積極性創造性,堅持扶貧開發與智力開發同步原則,把提高教育水平、加強衛生和技能培訓援助、提高西部貧困地區勞動力素質作為對口幫扶的重要內容,不斷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幫助和帶動他們苦干實干,走自我發展的路子,實現光榮脫貧、勤勞致富。
東西部扶貧協作是東部幫扶西部與東西部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結合。東西部扶貧協作不僅僅是單純的東部幫扶西部度過眼前或者一時的困難,而是在此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互學互助、共同發展”深層次的幫扶。既帶動西部脫貧,又拓展東部產業發展空間,真正實現雙贏。
東西部扶貧協作彰顯我國政治優勢、制度優勢,提供了解決貧困問題的中國方案
黨的堅強領導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得以實施的最為有力的保證和強大的政治優勢。同時,我們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效整合與協調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把現有資源最大程度調動起來、整合起來,采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社會之力,推動東部發達地區向西部欠發達地區進行資金、技術、人才、物資、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對口支援。通過地區之間的扶貧協作,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這在世界上只有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夠做到,它充分彰顯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集中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體現。
同時還要看到,東西部扶貧協作也是當今中國為全球視野下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和欠發達地區貧困問題提供的“中國方案”。東西部扶貧協作突破了只有依靠中央政府或單純依靠社會慈善活動才能解決貧窮與落后的固有思維,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反貧困事業提供新的扶貧模式。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有效實施表明,通過國家的較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幫扶合作,可以較快動員和集中社會扶貧資源與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扶貧,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較大效果。這對世界上許多發展中國家緩解國內貧困問題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借鑒價值。
構建全面系統協調的良性推進機制是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關鍵
好的機制具有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構建全面系統協調的良性推進機制,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堅持做下去,進一步提高水平并確保真抓實干的關鍵所在。
構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動力機制。不斷優化中央和東西部地區政府引導力量,提升市場主體地位,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國家發展戰略的協作互補與主動契合。
構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傳導機制。以政府主導項目和政府財政資金為中心,帶動以企業為投資主體的資本要素、中高端人力要素和科技要素向西部地區集聚;通過稅費減免和政府補貼的規模擴大、結構優化與方式創新,降低東西部扶貧協作企業的經營成本。
構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保障機制。統籌東西部扶貧協作掛職干部人才選派管理工作,建立東西部扶貧協作人才的考核獎懲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大西部地區人才服務平臺建設力度;把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納入國家脫貧攻堅考核范圍,突出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精準發力。
構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調節機制。嚴格實施產業準入制度,以產業負面清單的制定推動西部地區原有產業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引進產業的優化升級;發揮市場機制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的作用,使企業盡快成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核心主體,同時提升非政府組織、群眾團體等社會力量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的作用;把握好“輸血”和“造血”的關系,注重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增強西部地區的內生動力,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作者: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黨校、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學院理論學習中心組 執筆:蔣文齡、郝彤、李喆)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為黨的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已是最后一篇
-
為黨的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責任編輯:賈 玉韜
分享到: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