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我國十四五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目標為“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奔訌娢覈聲r代公民道德建設需要多措并舉、綜合施策,特別要在黨政引領、宣傳引導、實踐養成、打擊敗德四方面用心用力。
立德鑄魂引領,實現“德者有得 德行天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優良美德,正本清源,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道德同心圓日益鞏固擴大,但在一些地方和領域,道德失范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在實現中國夢建設新征程中,各級黨委政府要繼續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深刻變化、人民對公平正義、誠信友善需求日益強烈的情況下,要將公民道德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全局工作進行謀劃部署,有機融入各級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和各級各類優秀典型評選表彰考核內容。要給予各類道德典型崇高禮遇,通過政府“有形之手”對優秀道德典型在自主創業、就業就醫和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政策優待;創新完善經濟救助措施,讓有德之人不僅在政治上受尊重,而且在經濟上得實惠。
在這方面,安徽省推出的“道德信貸”和合肥市創新開展的“圓夢微心愿”、愛心銀行就屬成功范例。要加大社會層面經濟共享渠道打造,倡導愛心企業家、演藝明星、社會賢達等更多回饋社會,給生活困難道德典型更多關心幫助,讓道德典型過上更好生活,實現更好發展,真正實現德者有得,德行天下。
營造崇德氛圍,以利“見賢思齊 涵養文明”
公民道德教育需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需要日夜熏習、久久為功。在公民道德建設過程中,宣傳引導是一項基礎工程,也是一項長期任務。既要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宣傳,也要通過手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公交、地鐵等新興媒體宣傳;既要抓好社會大環境宣傳,也要抓好單位小環境宣傳。
各級各類媒體要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抓實抓細宣傳,大力宣傳報道現實生活中踐行道德的優秀典型,大力弘揚孝老愛親、見義勇為、彰揚誠信、擔當負責的優秀品質,以正面輿論引導人,用真情實感教育人。要對社會中各類失德敗德現象和人員進行批評曝光,引導人們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在宣傳引導過程中,要特別加強網絡管理,有效發揮網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正面滲透功能,及時防范網絡負面擴散效應。要積極培育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讓科學理論、正確輿論和優秀文化充盈網絡空間,有效抵制打擊消極反動落后的網絡內容。要加強對網絡熱點話題和突發事件正確引導,突出正確價值導向和道德要求,引導網民明辨是非,分清善惡。需常態開展凈網行動,有效阻斷各類非法網頁鏈接,特別是對于當前網絡中比較熱門的直播打賞、網游、網購等新情況新問題要出臺規范措施,堵塞管理漏洞,減少社會矛盾。
注重弘德揚善,弘揚“積極向上 自尊自信”
道德建設重在知行合一,融于生活,貴在持之以恒,見言見行。
在道德活動載體搭建方面,要廣泛開展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時代楷模、最美志愿者等優秀典型評選和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弘揚正義,引導人們文明出行、文明購物、文明就餐、文明旅游,養成方便自己、照顧他人的生活習慣;積極引導小區居民良性互動,增強人際熟悉度,實現美麗家園共建共治共享。在公民品行培養方面,要全方位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完善守信光榮、失信懲戒聯動機制,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廣泛開展敬老愛幼、扶弱助殘志愿服務,使熱心公益成為人們一種日常生活方式;有效傳承中華禮儀,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引導人們知禮儀、重禮節、守秩序、講道德。在對外交流交往方面,要做到自尊自信、熱情有禮,充分展示中華文明五千年道德素養,樹立開放包容、積極向上、擔當負責的大國公民形象。對于社會上各類獎項評審活動要有效規范,強化標準,完善程序,減少人為操作和外界干預。在公眾監督層面,要完善監督形式,擴大監督渠道,規范處理程序,將各項工作置于“陽光”之下,避免社會不公,嚴防道德缺失。
集成德法共治,倡導“堅信正義 重信守諾”
德法共治是中華民族獨特文化基因,是形成“中國之治”的內在密碼之一。
在我國公民道德建設過程中,要將法律和道德有機結合,使道德導向貫穿于法治建設全過程,融入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對于目前雖屬道德調整范圍但違背后將會對社會產生較大危害的行為,法律應將其及時納入調整范圍,彌補道德調控力度之不足,在司法、執法環節兼顧法律規定和社會道德效應,形成德法相容互促局面。
在守法推進環節,對社會上嚴重破壞道德秩序、坑蒙拐騙、威脅人民生命安全的個人和組織給以嚴厲打擊。對于社會中各類達不到黑惡程度的失德敗德人員,國家有關部門要建立起全方位聯動懲處機制,輕者追究其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將其納入“失德失信黑名單”,不僅在社會上曝光,而且在政策待遇上予以限制,使其經濟上受損,聲譽上受污,行動上受控,成為眾人唾棄的“過街老鼠”;重者追究其刑事責任,讓失德敗德人員付出人身自由甚至生命代價,讓善良人士看到光明,堅信正義,重信守諾,從而推動我國公民道德建設行穩致遠,闊步前進。(本文系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攻關項目階段性成果,作者:葛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