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思政課 中國故事這樣講
發表時間:2019-11-05    來源:光明日報

  “這次借著政治作業的契機,我游走前門、東交民巷,在胡同中穿行,觸摸北京城的文化內核。真正成為屬于一座城市的人,就要親自體驗、經歷,與這座城市的獨有文化相連接并產生感情,去觸摸這座城市的靈魂。是親身體驗孕育了感情,是感情在瞬間接通了我與這座古老皇城的血脈,引導我找到了作為北京人的身份認同?!?/p>

  這是我的學生在完成政治作業后的感想,剛剛轉學來到北京的她開始認同自己“北京人”的身份。什么樣的作業能夠產生這樣的效果?這源于我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如何立足高中思政課堂,講好中國故事。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高中階段只是人生中短暫的一段,但又是極其重要的一段——學生心智逐步成熟,自我意識增強,價值觀念形成的階段,是“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如何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我想應當針對高中學生的特點,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講好中國故事是重要的著力點。

  講好中國故事,要“有理” 

  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在教學中,我帶領學生回顧歷史,圍繞20世紀初三種不同的建國方案搜集素材,充分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奮斗歷程。各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有的到圖書館、檔案館查閱憲法及有關檔案文獻;有的到博物館觀看《復興之路》等主題展覽;有的觀看《我們走在大路上》等紀錄片;有的去參觀香山革命紀念館,重溫“進京趕考”的故事。在此基礎上,與大家一起討論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方案,才是真正能夠使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有效方案。課后,學生寫道:“縱觀歷史,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與人民一道,領導了反帝反封建的勝利,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歷程。著眼今日,中國共產黨始終作為人民的先鋒隊,不斷加強謀大局、把方向的能力?!被乜醋哌^的路,比較別人的路,眺望前行的路,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與我國社會歷史發展結合在一起,真正在學理層面說明社會主義適合我國國情,使學生認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堅定理想信念。

  講好中國故事,要“有據” 

  如果請你帶大家游覽北京,你會如何設計線路?每次在進行《文化生活》模塊教學時,我都會布置一份作業,要求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實地考察北京的一些景觀、場所,設計一條游覽線路。線路主題由學生根據班級或小組特點自行確定,如科技之旅、文學藝術之旅、冬奧北京、“三山五園”、“行走中軸線”等。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真切感受到身邊的文化,教材中的術語不再是冰冷的,而是真實的、有生命的。借助這份作業,我希望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文化傳承、文化創新等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感受真善美,增強對北京這座城市的熱愛。經年累月之后,知識會被他們逐漸淡忘,但能力與觀念卻會與他們一生相伴。

  新學期,北京學生迎來了新教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將上述作業細化為“紅色文化之旅”的線路設計,作為國慶假期的作業。有的同學以“弘揚五四精神,探尋百年北大紅色記憶”為主題,設計了“北大紅樓——亢慕義齋——《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的游覽線路;有的同學以“緬懷英雄豐碑”為主題,設計了“李大釗烈士陵園——三·一八烈士紀念園——一二·九紀念亭——西山無名英雄墓”的游覽線路。

  思政課重點反映的是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與不斷變化的社會生活相比,相對而言是“靜態”的;而社會生活是鮮活的,是“動態”的。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實現“靜態”與“動態”的有機結合,從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激發自主思考,在社會實踐中感受使命感和成就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講好中國故事,要“有趣” 

  “有趣”不僅體現在日常教學環節,也體現在考試評價環節。2018年,我結合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及《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的背景,命制了一道試題。試題以陳望道的故事為背景,他因全神貫注翻譯《共產黨宣言》,吃了墨汁卻依然覺得十分香甜,從而留下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這樣一個典故。試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真理的味道為何是甜的?這則故事啟示學生,真理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使學生明確這一科學理論體系為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盡管畢業已經一年多了,但很多學生依然記得這道試題,記得“共產黨宣言”“真理”“是甜的”,可見他們心中已經種下了信仰的種子。相比于晦澀枯燥的理論說教,富有人文情懷、親切人心的故事具有可觀、可感、真實、鮮活的特點,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形成道德情感。

  郭沫若的“穿越文”《馬克思進文廟》、“清明上河圖3.0”、北京傳統手工藝毛猴、北大哲學系畢業生制作的MV《哲學有點甜》……這些生動有趣的案例都曾出現在我的課堂和試題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我們教學提供了豐富素材。我們在教學中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結合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講好中國故事,喚起他們的情感,進而體認故事背后所昭示的深刻意義。

  前行路上,我們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挑戰。比如,如何處理好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在學校教育中養成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能夠在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得到鞏固。比如,如何銜接好小學、中學、大學的思政課,切實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設計課程內容,體現不同學段特點,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再比如,如何協調好思政課與語文、歷史等課程相互配合的問題,深度挖掘其他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等等。

  值得欣喜的是,一系列頂層設計為解決這些問題指明了方向,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開動腦筋,提出解決方案和實施路徑。

  前行路上,我們更要堅定理想信念。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作為思政課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同時,要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從而切實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看待各種社會問題,實現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在思政課堂講好中國故事,真正成為一名可信、可敬、可靠,樂為、敢為、有為的思想政治課教師。(作者:張 帥,系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政治教研組組長) 

Scan me!
責任編輯:王欣舒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