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強調,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這是對文藝工作者的明確要求與殷切期待,值得銘記在心、努力踐行。
文藝工作者講品位,就要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文藝工作者是美的創造者,首要的工作是區分哪是真正的美,哪是虛假的美。作為美的創造對象,文藝工作者自身需要建構起正確的審美觀,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和科學的審美標準,把所有心思放在真善美的表達與營造上。近來涌現出的一大批優秀作品,比如被列入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的報告文學《鄉村國是》《心無百姓莫為官——精準脫貧的下姜模式》、長篇小說《主角》《戰國紅》《北上》等,都是關注社會現實和時代潮流的藝術結晶,都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成果,都是用小人物的生活鏡頭捕捉時代發展中的美好,既堅持現實主義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又深懷浪漫主義的藝術情懷去提煉生活,讓人們從作品中看到真實、美好與希望。這才是文藝作品真正應該展現的美。面對紛繁的藝術選擇,文藝創作者只有扎根現實,明辨美丑,提高自身修養,堅守藝術初心,才能創作出真正有品位的文藝作品,從而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審美素養,從文藝作品中獲得美的享受、獲得積極向上的能量。
文藝工作者講格調,就要樹立真正的大局觀。當下并不缺少文藝創作者,缺少的是有思想、有情懷、有境界的藝術家。一些文藝工作者在創作心態上更像是商人,對于作品格調的把握完全取決于市場或者個人偏好,所以導致其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格調不高,格局很小,思想空洞,無法像諸多經典作品一樣流傳下去。9月1日,全國中小學生“電視公開課”《開學第一課》如期與電視觀眾見面,節目講述五個為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而不懈奮斗的動人故事。整期節目中,孩子們是臺上臺下的主角,他們在主持人的帶領下,聽時代英雄講述,和國家記憶對話,向民族精神致敬,陪孩子觀看節目的家長們也倍受感染。整個節目將家國情懷、民族精神、個人情感全部融入樸實而真摯的講述當中。節目創作者們大氣、真誠、自信地將愛國主義精神傳遞給每一位觀眾,完美展示出文藝創作的格調。新時代的文藝創作者更需要將自身的創作視野放到國家與民族發展的進程當中,在市場洪流中擺脫個人的主觀趣味,樹立大局意識,堅定文化自信,賦予作品內在力量,創作出更多有格調的經典作品,讓中華文化得到更為長久廣闊的傳承。
文藝工作者講責任,就要增強擔當意識,對自己的作品負責、對藝術的價值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文藝工作者要把責任擔當視為必須堅守的創作底線,時刻認識到文藝作品對于培育和涵養受眾特別是對廣大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起到關鍵性作用,時刻認識到任何作品都要經受人民的檢驗、時代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時刻認識到只有潛心努力、奉獻精品力作才能成為真正的文學藝術家。好的文藝作品都不是信手涂鴉、草率之作,而是需要兼顧表現形式與思想內核,注重思想內涵與文化價值。真正的文藝工作者,對作品的態度是敬畏的、謹慎的,心中是有人民的,這樣才能抵達藝術創作的本質。
作為精神文化的先行者,文藝創作者對主流價值的判別、追求和堅守,對藝術的感悟、理解和呈現,對生活的認知、選擇和把握,都是影響文藝作品質量和水平的關鍵因素。當前的市場形勢足以說明,文藝創作的唯市場化傾向已逐漸褪去,廣大人民群眾呼吁文化價值和精品內容的回歸。提高欣賞美的品位,注重文藝創作的格調,明確自身的責任擔當,是新時代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生存發展之道。(作者:董媛媛、王鑫,分別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