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點: ■ 道路問題是個根本問題。道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中國的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條發展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康莊大道,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 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道路最鮮明的特點。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 ■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些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要更加注重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整體謀劃;更加注重改革開放的全面性、協調性;更加注重問題導向、攻堅克難;更加注重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 在新形勢下堅定不移地全面推進改革開放。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革除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障礙;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突出重點改革任務;緊緊圍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緊緊圍繞構建完備成熟的制度體系和法治體系,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出了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偉大勝利的戰略決策和戰略部署。這就必須通過繼續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發展的強大動力。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立足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發展道路是一條成功之路,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正是改革開放使我們走上了這條成功之路,也是改革開放使這條道路越走越寬廣。 一、改革開放是中國發展道路最鮮明的特點 道路問題是個根本問題。道路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正是我們黨堅持從基本國情出發,選擇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才創造了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史上的“奇跡”。我國經濟總量連續躍上幾個大臺階,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全國人民總體上過上小康生活,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同時,我國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發展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對這條發展道路作出了科學概括。這條道路的基本內涵,就是堅定不移全面貫徹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又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條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康莊大道,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這條發展道路,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凝聚著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和實踐,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新中國成立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艱辛探索,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也為新的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歷屆中央領導集體一以貫之地接力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改革開放,奮力開創、始終堅持和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從根本上說,改革開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鮮明的特點。1978年底,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仡櫢母镩_放的歷史進程,我們銳意推進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性轉變;我們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大規?!耙M來”到大踏步“走出去”,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性轉變;我們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成功,之所以能夠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使之始終具有蓬勃生機和活力,就在于實行和堅持了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動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抉擇。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為中國發展道路開拓更為廣闊的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