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是一項好制度
發表時間:2016-05-30   來源:學習時報

——五論學習貫徹習近平全國黨校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

   “要對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作出制度性安排,實現教干部、干部教良性循環?!边@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明確要求。他兼任中央黨校校長期間,曾經來中央黨校講過19次課,黨的十八大之后又來講過多次,為全黨作出了表率。

  為什么總書記如此重視到黨校講課?這項好制度到底好在哪里?

  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是我們黨的好傳統。據《毛澤東年譜》記載,1927年1月毛澤東用20天時間在湘潭、湘鄉、衡山三縣做了實地調研,回到長沙后即把三縣的調查情況向中共湖南區委負責人做詳細報告,隨后在黨校、團校各做了一次報告。延安時期中央關于黨校工作的指示中就提出,黨校所在地黨的領導機關負責同志必須有計劃經常到黨校做報告,能夠任課的必須任課。黨校也形成了領導同志兼任校長、領導同志經常上講臺的優良傳統。當時毛澤東親自任校長,親自去講課,強調要三天一小講,五天一大講,前前后后講了16次,講課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政治、軍事、哲學、歷史,主要講戰略問題,從中講出了全黨的信心和力量,講出了全黨的團結和統一,為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和干部基礎。從那以后,這個好傳統隨著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接續發展而得以繼承和發揚,成為黨校辦學的重要經驗和重要特色。做好新形勢下黨校工作,必須把這個好傳統機制化、常態化,使之煥發新的光彩。

  目前黨校師資隊伍存在“先天不足”和“倒掛”現象,不少教師學科背景和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工作閱歷比較簡單,以致經歷和閱歷等方面還不如身為領導干部的學員。有人評論這種現象時說:沒做過領導的在給領導干部講領導藝術,沒出過國的在給經常出國的人講國外經驗,沒經歷復雜環境考驗的在幫助每天與各類矛盾打交道的人出主意解難題。這種狀況容易造成黨校教師和學員之間的隔閡,師道尊嚴難免打折扣,教學效果自然受影響。這是目前黨校教育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黨校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主要困惑。

  領導干部是干部中的骨干和優秀分子,在政策把握、視野思路、問題導向、實踐經驗、理論聯系實際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到黨校給比自己級別低的學員講課,順理成章,也應游刃有余。而且領導干部來自政界、軍界、工商界各個領域,到黨校講課機制化、常態化,有利于推動政界、軍界、工商界和學界之間的互動,既優化了黨校師資隊伍結構,有效彌補了黨校師資存在的不足,又能產生“鯰魚效應”,極大地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黨校教育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到黨校講課不是輕松活,也非容易事,對講課者是一種綜合考量,政治素養、政策水平、理論水準、知識結構、實踐經驗、綜合能力、表達能力,缺一不可。延安時期,毛澤東強調“七分學三分教”,可見講課要求之高。如果肚子里缺“真貨”,腦子里沒“樣子”,居高臨下講官話,目不轉睛念講稿,不但影響講課的效果,而且影響講課領導的形象和威信。尤其是到黨校講課常態化之后,講的領導多了,自然有比較,自然分高下,“南郭先生”是混不下去的,爭先恐后的局面也就形成了。領導干部要講好黨校的課,必須吃透“上情”接“天線”,潛心鉆研熟理論,深入群眾接“地氣”,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把到黨校講課作為一種責任、一種興趣、一種內在的工作需要。只有這樣,才能講好課,才能由衷地說講課好。這種教學互促對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優化和凈化政治生態、提高領導干部本領、推動實際工作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對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和具體規定,要求每年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總課時占主體班次總課時的比例不低于20%。還要求到黨校講課要以問題為導向,緊密結合干部思想實際和工作實際,采取形勢報告、專題講座、講黨課等形式,為學員闡明形勢、解析政策、交流經驗、答疑解惑,增強講授的思想性和指導性?,F在最重要的,是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完善評價激勵機制,推進常態化運行,使領導干部到黨校講課這項好制度長期堅持下去,不斷產生好的效果和影響。

責任編輯:張 智萍
相關報道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