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開始的地方——學訪習近平“三農”思想的浙江實踐
發表時間:2018-07-04    來源:農民日報

  壹:序章 

  5月11日,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粉墻黛瓦、曲徑清幽。村民姜祖海開的“望溪”農家樂,籠在絲絲煙雨中,更添江南況味。 

  “下姜村,夢開始的地方?!边@句旅游宣傳語,刻在了村里的顯眼地方。今天的下姜村,“農家樂,民宿忙,游人如織到下姜?!币粋€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莊,今年前五個月,接待游客超過8.5萬人次,同比增長150%,2017年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045元。 

  而就在15年前,下姜村也有一句歌謠:“土墻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北藭r,讓下姜村遠近聞名的是貧窮、是落后、是污染。 

  轉折點發生在2003年4月24日。 

  這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乘車從淳安縣城顛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時輪渡,再繞100多個盤山彎道輾轉來到下姜村。 

  “當時,習書記就給我們講綠色發展理念,就是在我們下姜村,因為靠近千島湖,習書記說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水’這句話?!被貞浧甬斈甑膱鼍?,下姜村老支書姜銀祥依然很興奮。 

  如果說,2003年的下姜村是“兩山論”的早期萌芽,那么,2005年的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則是“兩山論”公認的發源地。 

  5月9日,記者走進余村的村級電影院,那里正在播放著一段珍貴的影像資料:2005年8月15日,在余村狹小炎熱的村委會會議室里,聽到干部匯報說關停礦山、水泥廠,村級經濟與百姓收入出現下滑以后,習近平同志面容溫和、語氣果斷,說出那段深遠影響中國未來的話:“剛才你們講了,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個都是高明之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余村下決心關停了“全縣規模最大的石灰石開采區”,十幾年過去,當地恢復了竹海碧波、莫干勝景,靠綠水青山引來大批游客,實現了從“賣礦石”到“賣風景”的華麗轉變。 

  此時,當年許多對“兩山論”一知半解,甚至抱以懷疑態度的人,才由衷地為這份預見性和洞察力深深折服?!皟缮秸摗敝苯訛檎憬呤裁礃拥穆?、追求怎么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生態優勢也成為推動浙江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動力。 

  如今的余村,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巨石紀念碑立在村頭,無聲地述說著余村鳳凰涅槃般的轉型、嬗變。 

  但嬗變的豈止是余村!千百年來,錢塘江逶迤而行,在中國江南秀山麗水之地折成了一個“之”字。因水之折,浙江之名由此而來,奔騰不息的江水也因“之”隨物賦形,在潮起潮落間孕育著、生發著革新的偉力。 

  而浙江的農業、農村、農民,也許是更早觸摸到浙山浙水的靈動,就在這革新的氛圍中,像夢工場一樣到處上演著奇幻與蝶變:在這里,傳統種養漸成歷史,當注入文創、休閑、養生等元素后,農業變得時尚、精致而又高效;在這里,農村不再是被遺忘的角落,反倒成了市民競相踏足的后花園,人們把鄉村生活奉為潮流、視作夢想;在這里,農民也不再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寫照,而是拿著手機栽水果,穿著皮鞋種水稻,開著寶馬辦民宿,讓人恍惚:這是市民還是農民?在這里,農業與旅游的界線在模糊,農村與城市的界線在模糊,農民與市民的界線同樣在模糊。 

  而說起這些變化,浙江人多會不約而同地提起,曾經擔任5年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盡管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已是十余年前的事了,但他的“三農”思想在浙江深深扎根、歷久彌新。 

  這是中國夢、“三農”夢開始的地方。5月,沿著習近平“三農”思想的實踐路徑,記者來到浙江,學訪中國“三農”的浙江答卷及其背后的脈絡邏輯。

Scan me!
責任編輯:桑 小婷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