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還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各地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一幅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2015年新年伊始,習近平總書記在碧波蕩漾的洱海邊考察時,要求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為此,大理啟動了流域治污截污等“七大行動”,關停了流域內兩千多家餐飲客棧。這兩天,記者來到洱海邊,看到了這里的變化。
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仲夏時節,總書記植樹的通州大運河畔綠樹成蔭、花香鳥語。這段時間這里成為了市民和游客休閑觀光、健身娛樂的好去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有力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綠色發展,從曾經的選擇題已經變為各地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答題。在新疆伊犁,需要草畜平衡化管理的草原全面實施禁牧,還原草原生態。在青海,大通縣的“田園花?!标懤m成片綻放,正在帶動當地百姓脫貧增收。在河南,對沿河污染企業的大力治理,使鶴壁湯河從昔日的臭水河變成了今日的景觀河。在天津,十幾天前,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剛剛完成了135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
現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經成為長江上下游沿線省市的共識。在重慶,正在展開一場非法餐飲船舶專項整治行動。在湖南,正在對有百年采礦史的錫礦山區域進行“水、氣、土、渣”綜合治理,昔日的環境重災區已重現青山綠水、藍天白云。
幾年來,一個又一個身邊的變化,在人們的生活中悄然發生,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改善的“獲得感”更加真切。
在剛剛發布的《2017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里,2017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0%,其中有9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占全部城市數的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