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佤人家的新春歌——記者春節回訪云南騰沖中寨司莫拉佤族村
發表時間:2020-01-25    來源:光明日報

  “嘿嘿嘿!唱起來,跳起來,遠方的朋友等你來,阿佤山寨熱起來……”一陣陣歡快有力的歌聲在春節來臨時從云南騰沖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風情廣場響起,40多個身穿鮮紅佤族服裝的孩子,邊唱著《佤山歡歌》,邊有節奏地跳舞,9對竹竿排成一個大圓圈,在一群孩子靈巧的小手操縱下時分時合,另一群孩子的雙腳如小鹿般在竹竿之間跳動自如,引得來村里過春節觀看表演的游客們不住地鼓掌喝彩。

  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到過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看望鄉親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佤族群眾稱之為“幸福的地方”。孩子們是村里在三家村民族聯誼小學就讀的學生,他們自放寒假以來每天都在村里跳在學校學會的竹竿舞,一直跳到春節來臨。孩子們懷著過年的喜悅,用歌聲表達了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用舞蹈等待和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1月19日那天下午,佤族村的鄉親們和孩子們欣喜地等來了習近平總書記,孩子們表演了竹竿舞,隨后圍到習總書記身旁合影。

  沿著習總書記的足跡,記者走過整潔的巷道,走進了村民李發順家的四合小院。這里門庭若市,許多游客圍著一張長桌不停地拍照,原來是李發順的母親李明玖和妻子楊彩芹在做飯米粑粑。楊彩芹身穿鮮紅的佤族服裝,將蒸熟的米飯用打米機打成粉色的米面,又在長桌上揉成一個個圓圓的米團,李明玖雙手將米團按在印花模子上,轉眼間就做成了一個個圓餅狀粉紅色的飯米粑粑,粑粑上有的印著“?!弊?,有的是“喜”字,有的是梅花……煞是好看?!澳銍L嘗!”楊彩芹遞給記者一個米團,記者咬了一大口,香而不膩、糯而不粘。

  “我家的粑粑就是好吃!習總書記還在這里親自做過粑粑呢!”剛跨進家門檻的李發順笑呵呵地對記者說。他興奮地帶著記者去看習總書記看過的堂屋、臥室、廚房和豬圈,指點著總書記查看過的東西,回憶著總書記與自己對話的情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反復說:“總書記看得很細,問得也很細,真的很關心我們!”

  十年前李發順因車禍落下殘疾,便在家做飯米粑粑賣,不僅賣給村民,還賣給越來越多的游客。兩年前,全家在政府扶持下脫了貧,幾年前新蓋的家是一個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周邊樓上掛滿了黃燦燦的苞谷,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堂屋墻上有原來掛的習總書記的肖像,又新掛上了幾天前習總書記看望李發順家的照片。李發順在院子靠堂屋一側的石地板上告訴記者:“習總書記就坐在這里,我們全家坐在兩邊,總書記祝我們新年快樂,說我們真是幸福的一家!”告別時,李發順又感慨地說:“總書記走那么遠來看我們,那么感謝我們!我們肯定要努力,把農業搞上去,把日子搞得紅紅火火,才不辜負總書記對我們的囑托!”

  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有500多年歷史,佤、白、傣、彝、景頗、漢6個民族在這里世代聚居,親如一家。全村299人中佤族就有271人,所以村里有著深厚的佤族文化,村前的佤族文化陳列館、廣場上的佤族木鼓、村后古樸神秘的司莫拉禮堂、禮堂旁一個個圖騰木樁雕像,還有村旁高大幽深的大榕樹林,無不浸透著佤族文化的遺跡傳承,無不展示著這個傳統村落的美麗神奇。目前全村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2019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48元,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場景在這里隨處可見。

  除夕這天,整個寨子張燈結彩,不時響起陣陣鞭炮,貼春聯是除夕這天的佤寨各家各戶的一件大事,村里的老師孟正文毛筆字寫得好,一大早他就來到廣場上擺上桌子為鄉親們書寫春聯。習總書記視察時曾到過村民趙家海的小賣部,趙家海請孟正文幫忙寫一副春聯:“總書記情暖邊疆家家和順,老百姓圓夢小康戶戶騰沖”。春聯寫好,趙家海一家貼春聯,掛燈籠,將屋里屋外裝點得格外喜慶。

  太陽西下,村民趙家文邀請記者到家里吃年飯,在廚房里熱氣騰騰的雙眼土灶旁,82歲的老人孟如仙手持長長的鍋鏟在炒菜,炒了一盤又一盤的臘肉、豆腐、土雞肉……她一邊將炒菜遞給兒子趙家文,一邊招呼在灶旁燒火的孫子趙興濤:“火燒大點!”趙家文把做好的年飯端到堂屋敬過祖先,又把年飯端到院子里,招呼記者和他全家一起吃年飯。

  月亮升起來了,佤寨里家家戶戶仍是燈火通明,歡聲笑語,鄉親們還在喝著自己做的白酒,品味著自己的幸福夢,暢談著村里的小康路。(記者 張勇 通訊員 官智欽)

Scan me!
責任編輯:賈 玉韜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