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圍爐思年話變化】 臨近春節,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陰平鎮的一家毛筆廠里,一派繁忙景象。走進現代化的廠房,只見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工具,經過108道工序,一支支毛筆被制作出來。 這家毛筆廠的負責人劉慎海年逾五十,他一邊介紹著工廠情況,一邊指揮工人將成品毛筆打包、裝車。 “我們的毛筆,年產量400余萬支,95%都發往海外,主要銷往日韓、東南亞以及港澳臺地區。春節馬上到了,不光海外華人華僑寫春聯要用毛筆,很多外國人也趁著這個時節學習中國書法,所以毛筆的需求量比平時大很多?!崩蟿⑦@樣解釋眼前的忙碌景象。 這家毛筆廠制作的陰平毛筆是魯筆的典型代表。魯筆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東漢至今經歷了近2000年的發展歷程,是江北毛筆制造領域的重要流派。魯筆將制筆與用筆巧妙結合,融理論性、實踐性和藝術性于一體,形成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審美特征。在魯南地區,陰平劉氏魯筆歷經九代而不衰,老劉正是劉氏魯筆第九代傳人。 從眼前的忙碌聊到魯筆的歷史,老劉頗為感慨。他小時候,當地的毛筆制作還是家庭作坊式的,1967年當地建立棗莊毛筆廠,實現規?;a,2000年毛筆廠更名為棗莊書源筆業有限公司。幾十年間,劉氏魯筆從在當地銷售到出口海外,從鄉村小天地登上世界大舞臺。這不僅是對外貿易的成功,更是中華文化在世界影響力的提升。 “這一切都是因為咱們國家的強大?!崩蟿⒏锌?,“如果沒有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就不可能有那么多外國人對我們的文化感興趣,學中國書法。那樣的話,我們的毛筆也不會有這樣大的銷量?!?/font> 如今,這家毛筆廠年產值5600萬元,年繳利稅600余萬元,廠里還成立扶貧車間,先后安置15名貧困戶就業。 作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劉氏魯筆制作技藝傳承人的老劉,在毛筆廠旁邊投資建設了魯筆博物館。走進魯筆博物館,形式各異的文房四寶映入眼簾,特別是珍藏的古代毛筆制品,讓人大開眼界。 每逢周末、節假日,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到這里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老劉相信,只要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魯筆,魯筆就有在世界舞臺上繼續“書寫”的底氣。(記者 韓業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