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實際出發 謀劃發展思路 井岡山的斗爭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有把馬列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而不是從本本出發,沒有路可以找到路,走了彎路也能回到正路。 習總書記關于“三嚴三實”的要求,蘊含著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體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體現了“嚴”的精神和“實”的作風,給我們認識和踐行井岡山精神提供了重要遵循。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遇到了大量新情況新問題。如何認識和解決?書本上并沒有現成的答案,生活中也沒有成熟的辦法,傳統的思維方式已不適應,一些比較熟悉的思路和方式也要因時而轉變。越是在這種情況下,越要貫徹“三嚴三實”要求,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堅持把實事求是貫穿于謀事干事創新創業之中,強化問題意識,樹立問題導向,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著力做好中央精神與本地區本部門相結合的文章,從實際出發謀劃發展思路,著眼于解決問題拿出可行的政策措施。 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發揚釘釘子精神,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盯住不放,定下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推動落實。作為領導干部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騖遠,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薦接著一薦干,敬終如始,善做善成。 3.擺正自己同人民群眾的關系 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必須樹立群眾觀點、站穩群眾立場、堅持群眾路線。井岡山時期殘酷的對敵斗爭環境,使得黨和人民軍隊必須與人民在一起,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 每一個黨員干部都要充分認識,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最終奪取政權,靠的是人民群眾的力量;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同樣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擁戴和支持。只有真心為民愛民,人民群眾才會真心跟共產黨走,這是井岡山精神給我們的深刻啟迪。我們要對照先烈先輩,對照井岡山精神,認真想一想自己同群眾的感情到底有多深,仔細看一看自己同群眾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從內心深處解決好“為了誰、相信誰、依靠誰”的問題。 為此,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擺正自己同人民群眾的關系,牢記共產黨人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牢記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忠于黨、忠于人民。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明白我們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自覺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要嚴以修身,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遠離低級趣味,慎權、慎獨、慎微、慎友,保持清正廉潔,以人格的力量感召凝聚群眾。要認真做好群眾工作,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從群眾的創新創造中汲取營養和智慧,組織動員群眾推進事業發展。要進一步反對“四風”、轉變作風,強化“永遠在路上”的意識,把群眾當親人;要把群眾作為裁判,自覺傾聽群眾呼聲,接受群眾監督,真正創造經得起實踐、歷史和群眾檢驗的業績。 4.始終做到敢于擔當為官有為 艱苦奮斗,勇于勝利,是井岡山精神的重要內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中國革命最低潮、最困難的歷史關頭,在黨的力量受到嚴重摧殘的情況下,果敢地發動武裝起義,探索開辟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掀開了中國革命新的一頁。這種敢于向強大的反動勢力叫板、敢于沖破黎明前黑暗的英勇壯舉,既是對信仰信念的堅守,又是崇高的責任擔當。 雖然我們今天所處的環境和條件與井岡山時期相比有了歷史性變化,面對的風險和挑戰不一樣,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也不同,但不變的是信心勇氣和責任擔當。 習總書記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創業要實,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這是井岡山精神在新歷史條件下的重要體現,學習踐行井岡山精神,必須見人見事見思想,結合正在開展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深入查找思想認識上有沒有對從嚴約束不適應、“為官不易”的誤區;作風上有沒有“四風”樹倒根存、怠政懶政的現象;精神狀態上有沒有責任缺失、“為官不為”的問題。 領導干部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在其位謀其政,有其權盡其責,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要解放思想、敢于創新,認真研究新情況,把握客觀規律,善于用政治智慧破解發展難題,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蘇建華 馬興宇 覃愛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