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我們永不動搖信仰、永不脫離群眾,我們就能無往而不勝?!毙麄魉枷胛幕ぷ鞒袚M織群眾、動員群眾、武裝群眾的職責和使命,更要走好群眾路線,就應該積極融入群眾、真正關心群眾、善于依靠群眾,做到始終“在群眾中”凝聚群眾。 要積極投“身”于群眾,真正走近群眾、了解群眾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這要求我們首先要走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語言上貼近群眾、感情上親近群眾、工作上聚焦群眾,在親近群眾、了解群眾、懂得群眾的過程中,凝聚最廣泛的思想共識。 聽群眾言,講群眾話,讓文風更接地氣。語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橋梁和紐帶。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說群眾聽得懂的話,多一些“民味”,才能讓群眾聽得懂、聽得進、信得過?!案艨蘸霸挕北厝粦吡肆?“大話空話”更是令人反感,其結果必然與群眾疏遠了距離,增加了隔閡。我們要堅持深入開展“走轉改”活動,在學習運用群眾語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方面下功夫見成效。要多講百姓話、平常話,多用群眾身邊的鮮活事例,變說教為故事,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生動,倡導清新樸實、生動鮮活、言簡意賅的文風,使宣傳工作真正走進老百姓的心靈深處。 知群眾事,懂群眾難,增進同人民群眾感情。沒有對群眾生活的了解,沒有對群眾真摯樸素的感情,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然陷于“空對空”的境地,凝聚思想共識更是無從談起。只有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中,真正了解群眾生活、懂得群眾疾苦、關心群眾安危,拉近與群眾心靈的距離,培養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情誼,才能真正做到鏡頭聚焦群眾、焦點對準民生,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才能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更具生機、更富活力。 明群眾盼,曉群眾憂,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傳播主流思想、引領社會輿論、凝聚思想共識,不了解群眾真實的思想動態,將會陷于盲目,疲于應對。利益格局的調整、多元文化的沖擊、社會矛盾的凸顯、經濟形勢的變化等等,使群眾意識形態領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新特點、新問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在與群眾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中,敏銳感知群眾關切,及時捕捉真實的思想動態,在群眾不斷變化的思想認識中準確探尋和把握其規律和特性,明白群眾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期盼什么不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關注什么不關注什么,以此作為思考謀劃工作的現實依據,找準工作的切入點、著力點,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要切實動“情”于群眾,真正關心群眾、服務群眾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服務人民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和方向,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定群眾立場、真正關心群眾、真情服務群眾。 解疑釋惑,做群眾思想上的“引路者”。當前,隨著全面改革的深入推進,各種矛盾和問題增多,群眾迫切需要用科學的理論來解疑釋惑、指導行動。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就要不斷用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為群眾當好思想上的引路人。特別要認真組織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國夢”的學習宣傳,通過渝中大講堂、“三峽大講壇·渝中講臺”、“學讀本、促發展、見行動”微宣講活動等載體,引導廣大干部群眾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看到國家、民族、個人的光明前途,自覺把個人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為實現自己夢想創造廣闊的空間。 春風化雨,做群眾情感上的“知心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感情上貼近群眾,以情動人、以情化人,把真情送到群眾心間,才能做到凝人心、聚民力、促和諧。思想政治工作是做思想工作,更是做感情工作,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春風化雨的工作模式,與群眾交朋友,與群眾交心談心,真正成為群眾的知心人、熱心人,讓群眾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噓寒問暖,做群眾生活上的“關愛者”。想要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只做宣傳教育是不行的,更要與滿足群眾生活需求、解決群眾生活難題相結合,雪中送炭、錦上添花、關懷入微。作為基層宣傳文化部門,應積極宣傳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項民生、惠民政策等,便利群眾生活;應積極倡導文明禮儀新風,全國文明城區創建要堅持為民創建、創建為民,創造良好的城市以及社會人文環境;應積極傾聽社情民意、暢通反映渠道等,架起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系溝通的橋梁,解決群眾訴求。同時要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群眾文化需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讓群眾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 要善于借“力”于群眾,真正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毛澤東同志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根基在群眾、力量在群眾,我們依靠群眾推動事業發展的傳統不能丟,必須真正尊重群眾、相信群眾,激發群眾創造、集中群眾智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讓群眾始終成為文化發展繁榮的主角。 善于聽取群眾意見謀劃決策,讓群眾作評判?;鶎邮亲詈玫恼n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甘當“小學生”,從群眾中汲取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智慧和力量。在謀劃一場文化活動、制定一個發展規劃前,要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在出臺政策、貫徹執行時,要充分考量群眾的反饋,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只有這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才能經得起人民、實踐和歷史的檢驗。渝中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創新服務形式,以需定供,廣泛了解群眾文化需求,試點菜單式配送服務,促進了公共文化設施效能發揮,提升了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質量,受到群眾歡迎。 善于發揮群眾作用凝聚力量,讓群眾廣參與。要善用網絡媒體,在當今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記者,人人都是新聞傳播者,也可以說,人人都是潛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需要我們用力去挖掘、用心去引導、巧妙去利用。要吸引群眾參與,如多吸納一些理論功底好、表達能力強的居民群眾參與到宣講隊伍中來,讓群眾自己講理論、講政策,宣講工作就會更有滲透力;讓學生親手建設“惜福校園”,讓家長成為倡導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會更有親和力;讓群眾參與和宣傳志愿服務,我們的志愿服務工作也會更有生命力。要講好群眾故事,多樹立、宣傳、推廣群眾“身邊的”典型,設立“善行義舉榜”,用群眾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身邊的理鼓舞人、教育人、凝聚人。 善于激發群眾熱情創新工作,讓群眾唱主角。群眾是一切創造力的源泉。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最大程度地激發群眾的文化創造熱情,讓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充分涌流,讓群眾成為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繁榮的主角,成為推動富民興渝、打造幸福渝中的主體力量。我們應從完善政策、拓展渠道、豐富載體等各個方面,引導、鼓勵、扶持群眾積極開展文藝創作、投資文化事業、興辦文化企業、開展文化活動等。同時,也要善于把群眾實踐創造作為源頭活水,從基層的生動實踐中探尋打開工作思路的鑰匙,開闊視野、創新方法,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和活力。(何積光/渝中區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