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 黨的十八大作出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大部署,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改革的攻堅方向和重點舉措。貫徹落實好這些精神和要求,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就要牢牢把握群眾路線這條黨的生命線,把功夫下在聯系和服務師生上,以優良作風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 踐行群眾路線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力量源泉 在踐行群眾路線中凝聚師生改革共識。這是推動高校改革發展的思想基礎。深化改革是一個由思想解放到行動自覺的過程,只有從思想上理解和支持改革,才能確保改革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統一思想的過程,解放思想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統一思想。思想統一了,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凝聚高校的改革共識,就要把提高師生的思想解放擺在首位,向師生講清楚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在解疑釋惑中使廣大師生進一步深化對改革的認識,引發改革共鳴,增進改革的自覺自信。 在踐行群眾路線中調動師生改革參與熱情。這是推動高校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讓師生參與到改革發展中來,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人民是改革的主體,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建立社會參與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緊緊依靠人民。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師生看得最清、感受最深,也最有發言權。改革中,要認真了解和把握群眾對改革的真實看法,積極構建參與平臺,拓展參與路徑,以各種有效形式吸引師生從自發參與走向自覺參與,做到改革的辦法到師生中去尋找、遇到困難到師生中去請教。 在踐行群眾路線中激發師生的創新精神。這是推動高校改革發展的不竭動力。30多年的改革開放,高校的每一步發展,都來自師生的創新實踐。此次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是過去教育改革的縱深推進,涉及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多個方面,難度不斷加大,改革的車輪仍然需要廣大師生的創新精神來推動。因此,要尊重師生的首創精神,鼓勵師生大膽探索,最大限度激發師生創造熱情。對于師生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及管理實踐中創造的生動鮮活的實踐經驗,及時發現、提煉和推廣;對于實踐探索中的失誤和不足,要寬容對待、積極引導,不斷挖掘和釋放師生員工的創造力。 推動高校改革要堅持為民務實清廉 改革要突出為民情懷?!案母镏挥幸粋€指向,為人民而改革,這是改革的根本價值?!备叩冉逃母锷婕扒f個家庭,更關系到每個師生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方向上,要堅持為民宗旨不動搖,突出以育人為目的,始終將服務師生、培養學生作為改革的出發點,體現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在改革的措施上,要突出師生認同,無論是規劃辦學理念、發展定位,還是制定政策、實施重大項目,首先要想到是否體現師生意愿;對事關全局的改革措施,特別是涉及廣大師生切身利益的政策性問題,要反復調查研究,充分論證,體現大多數人意愿。在改革的成效上,要由師生來評價,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師生得實惠、社會大眾滿意的改革目的。 改革要大興務實之風。求真務實是踐行群眾路線的要求,也是改革發展的關鍵所在。面對改革中的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堅定不移的決心、敢于啃“硬骨頭”的勇氣去破解,努力把黨的教育事業不斷向前推進。改革思路上要務實。要緊密結合自身發展實際,把握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主動適應形勢與任務變化,將高等教育改革融入“五位一體”的改革布局中,努力在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體制上實現高等教育新的變革。改革行動上要務實。要按照“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要求,把高等教育改革與黨的各項事業改革相互配合、協同攻關,抓住高校改革的焦點、難點問題,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將問題一個接一個地解決、任務一項接一項地落實。 改革要保持風清氣正。改革總是伴隨方方面面的挑戰和風險,保持一個風清氣正、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對于高校的發展、改革和穩定至關重要。改革中要更加注重預防懲治,進一步加大正風肅紀力度,強化對黨風政風的執紀監督,持之以恒落實“八項規定”“約法三章”“三嚴三實”等要求,堅決避免腦袋想歪、選擇執行、變通落實、不推不動等現象發生。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體系,構筑防腐反腐“防火墻”,重點抓好基建、采購、招生及學術造假等領域的源頭治腐,使反腐倡廉建設與高校改革發展的進程相適應,確保群眾對教育行風滿意度不斷提高。 在深化改革中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立足大局,從群眾對教育的期盼改起。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要求我們主動關注群眾需求的新變化,從滿足群眾對教育實際需求和利益訴求的高度,把高等教育改革放到整個教育領域的大盤中來謀劃。多年來,立足于社會大眾對教育的期待,各高校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的基礎上,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增強創新和實踐能力為目標,不斷完善人才培養、自主招生和各種選拔政策,不斷跟進以德育為核心的綜合素質培養,用實際舉措回應社會關切,受到群眾肯定。在辦學實踐中,高校應當緊貼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群眾關注點,主動聽取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廣大校友對學校在建設、改革、發展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合理調整課程設置、專業規劃,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加大學生實踐鍛煉和就業指導力度。 立足現實,從師生最關注的問題改起。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要求我們著眼于現實,查擺和解決師生普遍關心、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推動學校有序發展,讓師生員工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果。對涉及師生切身利益的問題,能改馬上改;對一時不能改的,要積極創造條件改;對那些需要通過長期努力加以整改的問題,力爭得到上級的支持,在最短的時間內整改解決,并向師生做好解釋。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高校應當認真梳理和歸納師生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并針對每個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和解決辦法,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限和目標要求,對問題解決和落實情況在校園網進行公示,接受師生員工監督。 立足長遠,從制約高校發展的瓶頸問題改起。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要求我們緊緊圍繞“辦什么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一根本性問題,努力破除辦學中一切妨礙教育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束縛。在高等教育改革實踐中,各高校應針對自身發展難題,著眼于學校的遠景發展,制定加快學校改革發展的意見和計劃,配套出臺人才引進、科研創新、服務管理等一批規章制度,努力形成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激勵人的良好機制,聚焦支撐學校發展、體現辦學水平的重點領域、重點項目,以點的作用推動面上其他工作的改革發展,不斷開創科學發展的良好局面。(作者:李平 系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黨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