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華西,繁忙而有序?!敖衲?至7月,華西集團公司實現的可用資金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59%?!币灰娒?,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吳協恩告訴記者:“是老書記為我們奠定了科學發展的基礎,但更寶貴的是,他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食糧。他不尋常的‘群眾觀’,不是高不可攀的‘空中樓閣’,更不是喊喊口號的‘作秀’,而是實實在在地走到群眾中傾聽呼聲、解決難題的行動,這將成為華西村黨委班子今后開展所有工作的‘座右銘’?!?/p> “老百姓過不上好日子,要我們這些黨員、干部有啥用” 原江蘇省江陰市人大常委會城鄉建設工委主任李德和向記者回憶,1975年至1981年,吳仁寶接受組織安排,擔任江陰縣委書記。吳仁寶要求機關干部改變以往坐辦公室的作風,實行“三三制”——三分之一的人員到基層調研,三分之一的人員深入一線調查研究,三分之一的人員留守機關處理日常事務。 當縣委書記期間,吳仁寶每次下鄉都是再三叮囑:“有啥吃啥,錢糧付清?!崩畹潞碗S他下鄉或外出,為他支付伙食費,鈔票糧票筆筆入冊。這本5年形成的伙食賬,李德和已保存30多年,成為珍貴的勤政廉政檔案。 在那個年代,不少公社沒有公路,只能步行。吳仁寶邊走邊看農田苗情,遇見農民就坐地交談,常常脫掉膠鞋走路的他被農民稱為“赤腳書記”。 “赤腳書記”的習慣,吳仁寶堅持了一輩子。80多歲時,他每天也是半夜才睡,三四點鐘起床,偶爾睡到五點醒來,他總是說:“睡過頭了!睡過頭了!”然后急匆匆出門“走村串廠”?!袄习傩盏睦渑嗵?,如果我們這些基層工作的黨員、干部再不去過問,再不去幫他們一把,那他們還會有啥好日子過嘛!老百姓過不上好日子,要我們這些黨員、干部有啥用?”他說。 吳仁寶的女兒吳鳳英告訴記者:“從我小時候起,他就起早摸黑,村里的大小事兒都要過問,幾乎不在家里待著?!?/p> “讓百姓幸福就是社會主義,讓百姓幸福就必須大發展” 華西村398號,是吳仁寶住了幾十年的家,建于上世紀70年代,墻壁下方藍色涂料漆的漆皮已經翹起,露出一塊塊用石灰粉刷的白底。而華西的村民,早已搬進第五代住房——歐式別墅里。 吳仁寶曾說:“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彼8A西的干部講:“我們華西提倡的是‘有福民先享,有難官先當’,要求老百姓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p> “讓百姓幸福就是社會主義,讓百姓幸福就必須大發展?!睘榱税堰@個“真道理”轉化為人們的幸福生活,吳仁寶帶領華西人走過了“七十年代造田”“八十年代造廠”“九十年代造城”的三次征程。憑著敏銳的判斷,吳仁寶帶領華西率先轉型,在服務業領域打造了旅游、金融、海運等制高點,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結構。 華西人越來越富有,吳仁寶對自己的要求卻越來越嚴格?!袄蠒浬鲜兰o70年代就給自己立下‘三不’規矩: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獎金?!闭f起“老書記”的廉潔自律,村民黃永高抹起了眼淚,“這個‘三不’,老書記全做到了,上級給他的1.3億元獎金,他全部上交給了集體?!?/p> 隨著華西接待客人越來越多,吳仁寶又給自己約法三章:一不沾酒,二不陪客人,三不上群眾家的飯桌。無論誰到華西,官階多高,吃飯時,他只是端著白開水敬一下,然后回到家里吃老伴兒煮的面條。 “不怕群眾不聽話,就怕自己不聽群眾話” “老書記常說,一個人死了,死即了了,但了的是物質的東西,精神形象不會了,多留一點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給子孫后代,比留給子孫財產更重要?!眳菂f恩告訴記者,“我想,這就是老書記留給我們的最大的精神食糧,是華西正能量的本質所在?!?/p> 做華西的村民很幸福,做老書記的子女不容易。30年前,村民孫良慶12歲的兒子溺水身亡,一家人悲痛欲絕。好幾個夜晚輾轉難眠后,吳仁寶來到孫家說:“人死不能復生,你們別再難過了,我把我的兒子給你們,你們看哪個合適就挑哪個!”最終,吳仁寶把自家“阿四”吳協恩送給了孫家。 “從我記事起,父親總是在外面,很少有時間陪我們。把我送給孫家當兒子的前一個晚上,是他一生中陪我最長的時間?!眳菂f恩回憶。 吳仁寶把百姓冷暖悲歡掛在心頭,卻用制度緊緊約束班子成員,要求他們做好表率。上世紀90年代初,賭博風在華西死灰復燃,一位創業功臣也在外村賭博。吳仁寶“車攔頭輛”,重罰了“老伙計”。同時,華西在鄰近幾個村鎮貼出公告,發現華西干部或村民參與賭博的,舉辦查實后獎勵1000元。 公正地處理問題,使吳仁寶一次又一次贏得人心。有個外地村支書問吳仁寶:“你們這里的群眾怎么這么聽話?”吳仁寶回答他:“我不怕群眾不聽話,就怕自己說錯話;不怕群眾不聽話,就怕自己不聽群眾話?!?/p> 正是由于吳仁寶不尋常的“群眾觀”,他逝世后,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群眾從各地趕來吊唁,花圈綿延數里?!袄蠒浽泴ξ覀冎v:老百姓是最講良心的,干部為他們做了好事,他們會永遠記??;干部虧待了他們,他們也會永遠記著?!眳菂f恩對記者說,“讓大華西3.5萬村民過上更幸福的日子,是我個人和華西黨委班子奮斗的強大動力。另外,2005年以來,華西已為各地培訓基層干部超過30萬人次,在今后的培訓中,我們將更注重引導大家學習、體會老書記的‘群眾觀’,讓接受培訓的村干部都成為百姓喜歡的‘親民干部’?!保ㄓ浾?蘇 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