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是革命老區,也是國家燕山—太行山片區貧困縣。2013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阜平時指出:“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比绾温鋵嵑每倳浀纳钋袊谕?,讓阜平人民早日脫貧致富,早一天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張“時代考卷”。作為縣委書記,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艱巨。 到阜平工作11個月來,忙于聽匯報、作部署、定規劃,周末很少休息,整天忙忙碌碌,有時覺得自己很辛苦、夠奉獻。但是通過深入學習焦裕祿精神,我發現自身的差距還是很大。與他“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比,自己的擔當精神還不足;與他“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豪情壯志比,自己的攻堅決心還不強;與他“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比,自己與群眾貼得還不近。 在教育實踐活動“查擺問題、開展批評”環節,我與常委班子成員一起深刻反思:新中國成立60多年了,各地競相發展,阜平為什么貧困程度仍舊這樣深?改革開放30多年了,各地產業迅速壯大,阜平為什么仍然沒有像樣的主導產業和工業企業?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全國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阜平為什么沒有同步跟上,縣城建設依然如此落后?阜平是全山區縣,青山綠水本來是發展優勢,為什么經濟沒有快速發展起來,生態也沒有完全保護好?阜平有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被譽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為什么現在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弱化了,阜平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漸漸落伍了?革命戰爭年代在阜平工作的黨員干部與群眾形成了魚水關系、血肉聯系,為什么如今一些干部眼中卻沒有群眾了,黨群干群關系不那么融洽了,群眾工作越來越難做了?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們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識淡薄了,政績觀發生偏差了,“四風”問題滋長了,與群眾一塊苦、一塊干的勁頭松懈了。雖然都認識到“誰都沒有資格、沒有理由去耽誤阜平的發展”,但對有限的“崗位奉獻期”珍惜得不夠,把握得不充分,銳意進取精神不足。 阜平現在的發展情況與當年蘭考相似,都面臨條件差、任務重、困難多的實際。焦裕祿面對那么多的困難,卻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績,為蘭考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與他相比,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太微不足道了。我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信念、人生追求同“中國夢”和阜平人民的“脫貧致富小康夢”緊緊聯系在一起,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工作動力;只有像焦裕祿那樣敢于擔當、無所畏懼、迎難而上,與干部群眾肩并肩一塊苦、一塊干,才能攻克一個個難關,做成一件件實事;只有踐行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中,始終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信任;只有發揚科學求實的精神,用科學的理念、方法推動發展,在政策上先行先試,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才能走出一條山區貧困縣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只有恪守清正廉潔的為政底線,在崗位上履職盡責、無私奉獻,才能真正做到無愧于自己的職業和群眾的要求。(河北省阜平縣委書記 郝國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