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在革命斗爭中形成、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長期實踐中堅持和發展起來的,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回顧和總結黨在陜甘邊革命斗爭時期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生動實踐和主要經驗,對于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群眾史觀,是陜甘邊革命斗爭時期群眾路線的基礎 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根據地的黨政軍堅持廣泛深入的發動、宣傳、組織和依靠人民群眾,在艱難困苦的斗爭中始終與人民群眾生死與共,建立了血肉聯系,成為根據地創建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劉志丹、習仲勛等陜甘邊根據地領導人,始終代表人民利益進行革命斗爭,了解人民群眾的冷暖,體察人民群眾的疾苦,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敵人的進攻和合圍中,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堅持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主體地位,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為立黨之本。 當前,我們黨的總體狀況是好的,但也應該看到,有些黨員干部脫離群眾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他們把自己當“主人”,視群眾為“奴仆”,顛倒了主仆關系,搞特權,特殊化,甚至凌駕于人民群眾之上,這些惡劣現象雖然發生在少數人身上,但卻嚴重損壞了黨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眾的不滿,影響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所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首先必須在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上解決誰是主人、誰是仆人的問題,牢固樹立起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自覺地做人民的公仆,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陜甘邊革命斗爭時期群眾路線的核心 陜甘邊區黨組織非常注重根據地的蘇維埃政權建設工作,努力使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享受到廣泛的民主權利,確保人民群眾當家做主。陜甘邊區黨組織還始終將建立清正廉潔的政府作為頭等大事,制定了嚴格的法規和條例。邊區政府制定的廉政法令中規定:凡一切黨政軍干部,如有貪污10元以上者執行槍斃。邊區蘇維埃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及紅軍指戰員都實行供給制,生活待遇一律平等,所需糧草經費由政府財政委員會籌措,不向群眾攤派,減輕了群眾的負擔。在土地政策上,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按照中央蘇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土地法》的精神要求和陜甘邊區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的《土地決議案》,制定了一系列土地革命政策和法令,開展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決和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此外,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制定和頒布了許多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措施,提出并實施了著名的“十大政策”,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使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等各項事業呈現出生機勃勃、興旺繁榮的景象,極大地鞏固了革命根據地。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階段,黨要領導人民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就要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必須緊緊抓住恪守黨的宗旨這個核心問題,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一次深刻教育,把為民觀念和宗旨意識銘刻在每一個黨員干部腦海里,落實在日常行為的方方面面上。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辦實事、辦好事,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動力和源泉。 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是陜甘邊革命斗爭時期群眾路線的精髓 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建和發展時期,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和工作作風不斷完善和更加成熟。這一時期開展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廣泛發動組織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得以創立和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特別是在開辟根據地時,開展工作非常困難。但共產黨員們相信:“只要政策對頭,緊緊依靠群眾,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彼麄冎鸫遄稣{查研究,一家一戶做群眾工作,相繼組織起農會、貧農團、赤衛隊和游擊隊,同時建立了陜甘邊革命委員會工農自己的政權,把群眾長遠利益和現實利益結合起來,實行分土地、分糧食、分牛羊、戒煙、戒賭、放足等深得群眾擁護的政策。當革命斗爭繼續發展,有的游擊隊混進壞人,屢次侵犯群眾利益,遭到群眾反對時,陜甘邊區領導人就及時整編游擊隊,加強了黨的領導,克服了侵犯群眾利益的各種問題。 現在有的黨員干部違背了黨的群眾路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做工作既不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又不愿意傾聽群眾意見,僅僅憑“想當然”辦事情,靠“拍腦袋”做決策,推出一個個“大思路”、“大手筆”,一味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要“政績”,結果留下的是“半拉子”工程和一屁股債務,“政績”變成了令群眾心寒的“政疾”。對這種作風之弊、行為之垢,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必須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要切實糾正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堅決反對各種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只有這樣黨的群眾路線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廣大黨員干部中重新樹立和深深扎根,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我們黨才能無往而不勝。(王銳 作者單位甘肅省委黨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