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8月10日電(記者楊玉華)地處大別山貧困片區的岳西縣頭駝鎮梓樹村是一個至今還未通水泥路的偏遠山村,黃泥小路“晴天泥沙漫天、雨天一身泥巴”是困擾村民們幾十年的最大心病。如今,鄉親們這塊心病很快就要解除了。 幫助村民們解難題的是去年10月從安徽省委辦公廳選派村里任“第一書記”的郭逢春。在村民眼中,這個省城來的郭書記個頭不高、身材瘦弱,但卻干勁十足。下派到村里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村民反映強烈的修路問題。郭逢春在省城和村里來回跑了十多趟后,他終于爭取到安徽省交通廳的項目支持,目前梓樹村至鎮區的7.8公里道路硬化項目已開始測量設計,2015年底通車。與此同時,梓樹至臨村西美的2.4公里道路改造項目也進入掛網招標。道路修通后,梓樹村到達縣城的時間將大為縮短。 “道路是我們村多年的心病,原先光靠老百姓、村鎮干部解決起來基本不可能?!辫鳂浯宕逯魅蝿l告訴記者,選派干部上任不到半年,基礎性投資就達到兩千余萬元,河道治理、危房改造、產業扶貧等一系列項目得到充沛的資金支持。 郭逢春是安徽省選派干部的縮影和代表。為了更好幫扶落后貧困地區的發展,安徽省從2001年開始,連續分六批共選派1.8萬名年輕黨員干部到村任職,其中相當部分選派干部被派往薄弱村和貧困村,掛帥“扶貧隊長”,幫助改善村級貧困落后狀況。 安徽省委組織部農村組織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省、市機關選派的干部成為貧困村的“能人”,這一群體不僅得到所在單位的政策資源大力支持,而且他們本身也是政策水平、知識業務能力過硬的年輕干部,在知識儲備乃至致富思路等方面均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由他們掛帥扶貧隊長可謂是一支難得的扶貧中堅力量。 安徽省地稅局干部楊傳杰自2004年以來,作為選派干部先后七年三赴貧困后進村任黨組織“第一書記”。2004年2月,楊傳杰作為第二批選派干部被派到岳西縣木沖村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剛到村里,他就被前來討債的村民團團圍住?!耙豢磳W生樣子能干啥?”村民們討論開了?!澳莻€場景,令我非常尷尬?!睏顐鹘苷f,調研得知,村集體欠債高達430多萬元。 楊傳杰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對債務構成和原因進行了分析,商量出了對策。隨后,該村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通過公開拍賣麥芽廠,不僅消化了債務,當年還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8萬元。村集體有了錢,就有能力為群眾辦實事。楊傳杰帶領村兩委拿出部分集體收入修建了300米長的引水渠,維修了兩口山塘和一道攔河堰,新修了6公里的水泥路,新建了40多座涵橋,解決了群眾用水難和行路難;村里還新建了敬老院,為特困戶農業生產提供免費生產資料。 選派工作鍛煉了楊傳杰,也讓他深深感受到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2010年,楊傳杰再次主動申請到“貧困村”任職,并且一去就是六年。這一次他去的是皖北貧困落后的渦陽縣小辛村。剛去時,由于村兩委班子薄弱、干群矛盾突出,第一次召開黨員大會時,全村60多名黨員只來了7人。經過一番調查了解,楊傳杰不僅自掏腰包籌建標準化村部,帶領村民尋找致富項目,而且爭取財政獎補資金帶領群眾修路、架橋、通渠,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使村民們逐漸擺脫貧困落后的經濟面貌,一舉將這個昔日“老上訪村”變為“無上訪村”。 來自安徽省委組織部的統計顯示,十多年來,通過選派干部到村級任“第一書記”掛帥扶貧隊長,全省累計實施選派村經濟發展項目3萬余個,投入資金超過84億元,累計化解村級債務15億多元。選派干部實實在在的幫扶也大大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少地方村民在選派干部任期滿后紛紛自發按手印挽留選派干部,僅第四批、第五批選派工作中,就有210多個選派村的黨員群眾聯名要求挽留選派干部繼續在村任職。 在選派干部的影響和帶動下,選派村先后發展黨員超過8萬多人,有力推動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激活了農村黨員干部活力,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