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 推動社區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白山臨江市解放社區開展“下沉式”服務,圖為責任區民警與社區網格員共同進行走訪服務。
遼源市東豐縣府南社區開展“居民互助愛心捐助”活動。
梅河口市光明街道蓮花社區設有特色工藝美術室,由專業技術人員傳授居民剪紙、布藝等民間藝術,在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也為轄區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創業、創收項目。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批示指示精神,加大社區黨建工作推動力度,今年以來,我們先后4次到吉林省調研,采取不打招呼、隨機走訪、解剖麻雀等方式,深入9個市州、18個縣市區的110多個社區,召開各類座談會14個,接觸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700多人。通過調研,我們認為吉林省社區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破解了“點好面差”的難題,走出了“自我循環”的誤區,克服了“見物不見人”的弊端,扭轉了“原地打轉轉”的局面,具有較強的典型示范意義,走在了全國前列。 在一省之內整體提升社區黨建 在社區黨組織建設中,吉林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抓好社區黨建工作作為各級黨組織的重要政治責任,要求各級黨委書記要在其位、謀其政、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責任,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使基層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服務。吉林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落實,切實把基層黨組織工作重心向服務上轉移,做到服務空間、服務時間、服務效果“三個最大化”。 ?。ㄒ唬┠鬯枷牍沧R,增強管黨治黨固本強基的政治自覺。首先,摸清社區黨建真實情況,找出了問題。比如,投入保障不夠,2012年之前全省近90%的社區場所不足200平方米,多數社區沒有固定經費,社區干部報酬每月不足1000元;其次,他們算了“兩筆賬”:一個是“政治賬”。抓好社區黨建、建強社區黨組織,不僅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能夠得到全面落實,而且全省1450萬城市居民的福祉也能有效保障,黨的執政根基會更加牢固。另一個是“經濟賬”。2008年以來,全省僅解決信訪問題就投入了10多億元,與其事后花錢買穩定,不如事前抓基層打基礎,提升社區黨組織的治理能力;再次,認真分析了城鎮化發展趨勢。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一些企業改制后的棄管小區納入社區管理,不少新的城郊農村變成城市社區,目前全省城鎮化率已達54.2%,在這一進程中尤其需要社區黨組織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舊城改造、土地征用、房屋拆遷、就業安置等工作,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通過分析研判,各級黨委增強了抓好社區黨建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普遍認為,應當從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城鎮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高度,認識、謀劃和推動社區黨建工作。 ?。ǘ┞鋵嵵黧w責任,形成書記帶頭上率下行的示范效應。一是實施社區黨建“一把手”工程。省委強調,抓好社區黨建工作,各級黨委書記首當其責,責無旁貸。省委主要領導率先垂范,重要問題親自研究,重大任務親自部署,重點工作親自督導,帶動各市縣和省直單位“一把手”帶頭抓、直接抓,形成了黨委主要領導重視,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二是著力破解重點難點問題。對社區人員身份怎么定、編制怎么辦、經費怎么解決、場地怎么落實等基層難以解決的問題,各級黨委書記直接過問、定期調度。省委主要領導多次主持召開專題會,召集編辦、發改、財政、民政、建設等部門負責人,逐一研究提出政策措施;三是蹲點聯系示范帶動。省委常委帶頭,市、區、街道1354名黨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聯系一個基礎薄弱、困難較多的社區,蹲點調研,解剖麻雀,探尋規律,以點帶面指導社區工作;四是強化問責問效。實行基層黨建聯述聯評聯考,并重視考評結果運用。對抓得不好、落實不力的11位市縣黨委書記,直接約談,批評告誡,督促改進。 ?。ㄈ┘哟笸度肓Χ?,夯實保障基層服務群眾的物質基礎。一是充實社區黨務工作力量,配備社區專職副書記和大學生書記助理2800多名,選派497名機關干部到軟弱渙散社區擔任“第一書記”。依托電大對7000多名社區干部進行社會工作專業學歷教育,經費由省財政承擔,對1737名獲得社工師資格的給予職稱補助;二是提高社區干部待遇,從今年起,省財政每年投入8000萬元,各級財政新增投入1.87億元,按照不低于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落實社區干部報酬,使社區“兩委”成員報酬平均每月達到3200元,增加了1200多元。探索成長進步路徑,面向優秀社區干部定向招錄公務員13名;三是落實社區黨組織工作運轉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全部納入省市縣三級財政預算。目前,長春、吉林兩市社區服務經費達到20萬元以上,其他省轄市社區10萬元以上,縣城社區5萬元以上;四是完善社區服務陣地,省財政拿出1.08億元,帶動各級投入20多億元,兩年內新建擴建場所1100多個。全省96.9%的社區場所達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30%的社區超過1000平方米。 ?。ㄋ模┎扇嵳杏舱?,推動各項政策創新舉措的落地見效。一方面,瞄準突出問題,逐一拉長“短板”。2012年重點抓了社區場所建設,采取省市補助、開發配建等措施,破解了籌資難、選址難等問題,當年普遍達標。2013年重點抓了社區干部報酬,省市縣按比例配套資金、全面落實。2014年重點抓了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省市縣共同推動,大中小城市分類劃定標準,不到半年全部到位。另一方面,敢于較真碰硬,頂住壓力真督實導。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重點任務完成時限,加強明察暗訪、跟蹤督辦。省委組織部定期排名通報,通報不僅發給組織部門,還發給市縣黨委書記,使其感受壓力、增強動力。 ?。ㄎ澹┩怀龇罩黝},建設群眾受益群眾滿意的幸福社區。重點開展6類服務:一是“一站式”服務,普遍拿出社區場所30%以上面積,在方便群眾辦事的位置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承接政府下沉到社區的50多項公共服務職能;二是便民利民服務,全省社區劃分1.2萬個網格,力求管理形成網、責任落到格、服務精細化,使每戶居民都有專人聯系服務。四平、通化、白城等地為社區配備了自行車、電動車和“一鍵通”服務電話;三是幫扶救助服務,建立社區群眾幫扶檔案,實行“一對一”幫扶。多數社區為80歲以上老黨員、60歲以上孤寡老人安裝了“電子保姆”,長春市十委社區通過“電子保姆”挽救了5位老人生命;四是就業創業服務,社區會同有關部門和企業,定期舉辦“就業大講堂”“創業大篷車”等技能培訓和招聘活動,安置無業失業人員18.2萬人。梅河口市蓮花社區與家政公司聯合創辦“月嫂之家”,幫助200多名婦女獲得月嫂資格證書;五是物業管理服務,推行社區黨組織牽頭、社區志愿者、購買服務方和業委會共同參與的棄管小區管理模式,解決了不少老舊散棄小區物業服務難題,惠及社區群眾70多萬戶;六是文體科教服務,每個社區都依托場所陣地開設了1個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室),建設1處健身路徑(館),組建1個以上群眾文體活動團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體活動。 社區成了最有人氣的地方 吉林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社區黨建全面過硬,取得了顯著成效。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功能大大增強,基層治理能力、群眾幸福指數大大提升,有力地鞏固了黨的執政基礎。 ?。ㄒ唬┰鰪娏松鐓^黨組織服務功能。一是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全省在村改社區、新建小區中新組建黨組織270個,在社區興趣小組、文體團隊、樓宇網格中建立黨支部、黨小組2689個,使黨組織的根深深扎進社區群眾,做到了有群眾的地方就有黨組織提供服務;二是服務力量不斷壯大。目前,每個社區平均有工作人員20多人,并配備了1名專職副書記、1名大學生書記助理,獲得社工師資格的人員是兩年前的10倍還多;三是服務資源更加豐富。社區經費充足,場所寬敞,設施完備,條件明顯改善,特別是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的落實,改變了社區的窘境。通化縣利民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張雪感慨地說,社區面貌大變樣,場所從小變大、經費從無到有,再也不用像過去那樣到處“化緣”、求爺爺告奶奶了;四是服務效能明顯優化。省委組織部研發“社區黨建和服務民生信息化綜合平臺”,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提供黨員信息一網通、公共服務一線通、黨員活動一卡通等100多個服務項目,滿足了社區群眾多樣化需求。 ?。ǘ┨嵘嘶鶎由鐣卫砟芰?。一是進一步健全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新型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機制。普遍建立了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和監委會,健全了居民議事會、民情懇談會等制度,推動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初步形成了以黨組織為核心、多元主體參與的新型社區治理格局。通化市江南社區推行“四位一體”治理模式,社區黨組織與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在黨組織領導下協商議事,共同做好社區管理工作;二是進一步減輕了老工業基地改革發展轉型帶來的社會陣痛。2009年以來,全省有3366戶國有企業破產改制,下崗失業人員100多萬人,其中60多萬人需要重新安置就業,引發了大量信訪事件。針對這種情況,吉林省發動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靠前做工作,包樓棟、包人頭,疏導情緒、化解糾紛,反映群眾訴求。長春市二道區區委書記黃憲昱深有感觸:“這些年,正是由于社區黨組織盡心竭力地工作,才大大減輕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壓力,為我們騰出手來抓發展、搞建設,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三是進一步促進了平安和諧。依托遍布全省社區的4000多個居民議事廳、百姓說事點、社區警務室,以及1.2萬個社區網格、3.3萬名社區工作者和30多萬名社區志愿者,每年逐戶排查安全隱患24萬處以上,矯治幫教近萬人,調處矛盾糾紛16萬多起,在社區管理、安全生產、治安防范、信訪維穩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筑牢了城市基層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ㄈ┨岣吡松鐓^群眾的幸福指數。一是社區弱勢群體得到普遍關照,加強了對“老、弱、小、殘”人群的關愛,普遍建立老年人日間照料室、學生課后輔導站、殘疾人康復中心等,常態化幫扶弱勢群體31.7萬人;二是群眾生活愿望得到較好實現,大多數社區在推動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下功夫,取得新進展。全省社區設立1400多部服務熱線,受理解決群眾訴求38萬多件。許多群眾說,社區服務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所不包,多數問題都能在社區解決,根本不用自己操心;三是群眾精神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通過創建文明社區,創作和傳唱社區之歌,開展文體活動,培育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促進了鄰里和睦團結。不少社區黨組織書記談到,多樣化的文體活動是一種“黏合劑”,讓陌生的面孔熟悉起來,疏遠的感情親近起來,寂寞的樓道熱鬧起來,困難的群眾高興起來。 ?。ㄋ模┐蛲寺撓捣杖罕姟白詈笠还铩?。一方面,加強與群眾的直接聯系,做到面對面心連心。推行社區干部分片包戶、定期走訪、定點接訪等制度,了解群眾意愿,反映群眾意見,讓群眾感到黨就在身邊。今年以來,全省5萬多名社區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居民家庭6萬多戶,走訪社區群眾26萬多人次。延吉、松原等地為社區干部制作民情日記、網格日記,配備了手持終端、工具箱等,在聯系群眾上做到“三活、四清”,即活戶籍、活檔案、活地圖,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區域設施清、隱患矛盾清。長春市長山社區黨委書記吳亞琴踏遍了社區每一個角落,用一顆真誠善良的心關愛著每一位居民,被稱為“好閨女”“好大姐”。另一方面,為民服務送上門,做到百姓心坎上。白城、梅河口等地推行“三到位、四到家”群眾工作法,對與社區群眾利益相關的事情民主協商到位、耐心說服到位、示范引導到位,居民求助幫到家、各類意見聽到家、細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實事辦到家。 ?。ㄎ澹┖粚嵙它h在基層的執政基礎。一是鞏固了黨的組織基礎。針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大量分布在社區的實際,推動社區黨建向這些領域延伸,全省在有3名以上黨員的非公企業中全部建立黨組織,組建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2300個,擴大了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二是加強了黨的工作基礎。推進社區帶頭人、黨員干部隊伍、基礎保障等基本建設,做到了干部專職化、場所標準化、經費固定化、服務信息化“四個全覆蓋”,使社區黨組織成為黨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依托,保證了各項任務落實;三是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通過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群眾吸引凝聚到黨組織周圍,社區成為最有“人氣”的地方。延吉市丹虹社區黨組織書記范永玲說:“以前沒有固定場所,5年搬了7次家,群眾有事找不到,很多去參加教會活動,如今建了6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場所,定期組織就業培訓、健康大講堂、舞蹈秧歌演出等活動,重新把居民攏在了一起?!?/p> 提高社區黨建水平,關鍵在決心和力度 吉林經驗是社區黨建在一省之內整體推進、全面提升的成功案例,是近幾年社區黨建創新成果的集中展現,是社區黨建在推動方式上的一大創新,是社區黨建模式以管理為主向以服務為主的成功轉型,帶給我們許多啟示。 ?。ㄒ唬┳ズ蒙鐓^黨建工作,必須堅持上級給力、上下聯動?;鶎狱h建的有些問題,表現在下面,根子在上面,責任在領導。單靠基層抓基層,抓不好,推不動。吉林省各級黨委層層落實黨建責任,以上帶下,以下促上,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舉,合力推動基層,效果很好。在與各級黨組織書記接觸中,他們對社區黨建都很熟悉,談起社區情況如數家珍,做到了真重視、真支持。這是吉林省社區黨建工作扎實推進的根本所在。 ?。ǘ┳ズ蒙鐓^黨建工作,必須堅持點面結合、整體提升。吉林省堅持全省一個標準、一把尺子、一個步調,目的就是要讓每個社區都有提高、有進步,不讓一個社區掉隊。抓點是對的,但不能僅停留在抓點上。要考慮怎么抓面,怎么解決面上的問題,怎么在面上推開。堅持由點及面、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不能點上熱鬧、面上冷清,好在點上、差在面上,今后應樹立這樣鮮明的工作導向。 ?。ㄈ┳ズ蒙鐓^黨建工作,必須堅持主動作為、積極實踐。單從經濟實力上講,吉林省不算最好的,并且前幾年社區黨建基礎也比較薄弱,但他們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止步不前,而是不等不靠,努力創造條件克服困難,短短幾年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實踐證明,一個地方的社區黨建水平,不完全取決于當地經濟狀況,關鍵在于決心和力度,在于自身努力。如果各地都像吉林省這樣舍得投入、積極作為,社區黨建水平就會大大提升。 ?。ㄋ模┳ズ蒙鐓^黨建工作,必須堅持從嚴求實、落地見效。吉林省抓社區黨建,不避重就輕、避實就虛,每年盯住一個重點難點問題,一抓到底,集中攻堅,不達目的不罷休,保證了件件落實。這說明,抓工作必須從實際問題入手,從薄弱環節突破,在持久用力上下功夫,不斷出實招用實勁求實效,防止虛浮空轉搞花架子,這樣才能擲地有聲、落地生根,不斷開創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中央組織部組織二局調研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