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到鄉上給孩子辦上學的事,周一去,人家說學習,下午去了,人家又說人不在。事還沒辦,先生了一肚子氣。但如今無論到縣上還是到街道辦事,時時都能辦事,而且街道、村干部還上門給咱代辦,這變化真讓人高興?!标兾魇∥靼彩懈吡昕h繩劉村村民李繼地高興地說。 過去東奔西跑圍著辦事單位轉,現在辦事干部圍著群眾轉。這是糾正“四風”、推行為民服務全程代辦以來,高陵縣群眾的深切感受。 以前,前來村便民服務室辦事的群眾和干部之間,還隔著一道玻璃窗,如今這道玻璃窗已被拆除了,干部和前來辦事的群眾之間沒有了隔閡。提起這個變化,繩劉村村支書邸輝說,前不久市領導前來調研、指導工作時提出,應該拆除這個玻璃隔斷,讓前來辦事的群眾心里沒有一點隔閡。 繩劉村是西安市委書記魏民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基層聯系點。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魏民洲先后10多次來到這里,調研、指導、參加基層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基層實踐活動的扎實、有效開展,讓基層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員干部工作作風的可喜變化。 如今,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事也比以前好辦了,干群連心橋也更通暢了。提到這些變化,村民們都有說不完的感觸。村民孔雨澇用“四能”(能看見、能找見、能坐下、能辦事)來概括各級干部工作作風的轉變。他說:“過去別說市、縣領導,就是要見街道辦的領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開展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找街道領導容易了,在普通村民的家里、田間地頭都能看到各級領導坐下來的身影。他們問問題、聽意見,能現場回答的現場回答,需要進一步研究落實的,領導干部們都會用‘民情日記’記下,不久就一定會有答復。咱百姓的話,真的算話了?!?/p> 在繩劉村街道一間門面房前,盡管腿上還打著石膏,李繼地卻一臉喜色。李繼地家里較為困難,兩個孩子正在上大學,愛人在家做土產小生意。他是家里的頂梁柱,去年不幸出了車禍,一條腿被撞傷了,到縣、鄉辦事都不方便。但無論孩子上學的補助、享受低保,還是危房改造國家補貼,他一點都沒有被耽擱。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當地普遍推出了“為民服務代辦代理制”,由鄉街干部和村上黨員干部出任免費代辦員,及時發現、代辦群眾需要辦理的事項,“讓干部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領導干部為民務實辦事的作風,有效帶動了村級黨員干部作風的變化。村民趙天印老人家里漏雨,有鄰居向村干部反映,沒半個小時,村支書、村主任就拿著塑料布去了。前一天村垃圾車撞了電桿,第二天新電桿就換上了。村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高陵縣對照查擺出來的“四風”問題和36項整改清單,有針對性地制定規范了公文處理、會議組織、考察調研等8個方面共35條細則的規章制度,明確了整改主要內容、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并實行整改結果公示制和銷號制,以整改實效取信于民。 同時,高陵縣著力在為民服務上下功夫,讓干部鞋上沾泥、身上出汗,為群眾跑腿服務,把家門口的服務“做到家”。 高陵縣還在縣、鎮、村分別推行了并聯審批、“一站式”辦公和“5+X”服務模式,全部10個鎮街建立了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工作室,全縣88個行政村建立了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工作站,形成了縣、鎮、村為民服務體系全覆蓋。目前,該縣為民代辦機構共接待群眾50多萬人次,辦理各類行政審批和便民事項472739件。(記者 楊永林 張哲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