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尾之際,由光明日報社、全國黨建研究會和寧波市委主辦的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研討會28日在寧波召開。與會者總結分析了寧波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做法,提煉理論成果,探討建立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 “踐行群眾路線沒有終點,為人民服務沒有止境,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要鞏固擴大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關鍵要構建踐行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真正使聯系服務群眾成為黨員干部的習慣和常態?!闭憬∥N?、寧波市委書記劉奇在致辭中說,寧波市委高度重視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建設,出臺了《關于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的意見》,總結推廣了余姚謝家路村“小板凳”群眾工作法、慈溪市“圓桌夜談”制度、寧??h“走村不漏戶、群眾考干部”制度等做法。光明日報社編印的《基層群眾工作好案例》中的105個經驗,就是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的典型代表和集中展現。 寧波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立平說:“密切聯系群眾是黨的制勝法寶。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關鍵要有好方法、好機制。既要靠黨員干部的思想自覺,又要用制度的力量進行激勵和約束,把成功做法經驗化,把好的經驗制度化,把制度措施剛性化。使實踐探索的好經驗、好做法能夠固定下來、堅持下去,發出燦爛的光芒?!?/p> “黨風正則干群和,干群和則社會穩,社會穩則事業旺?!敝袊鐣茖W院研究員夏春濤結合寧波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創新做法和制度建設,闡明了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常態化的重要意義。 針對如何做好群眾工作,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戴焰軍提出,必須建立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充分調動基層群眾及其他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并及時把成功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何虎生高度肯定了寧波在創新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的成功經驗,他建議寧波在大數據時代發揮科技的作用,使得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顏曉峰認為,構建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是發揮黨的“最大優勢”、防止黨的“最大危險”的有效舉措,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向體制機制層面深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新形勢下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民心工程。 “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臨近收尾階段,是各方面總結經驗、建章立制的關鍵時刻。這次研討會正是一次總結實踐成果、提煉理論成果的會議,我希望這次會議能從寧波出發,輻射全國,把黨的群眾路線理論研究進一步推向深入?!惫饷魅請罂偩庉嫼螙|平表示,光明日報將一如既往地為貫徹群眾路線鼓與呼,為各方鞏固擴大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提供平臺和陣地,推動黨的作風建設保持新常態。 “在全黨認真總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經驗、把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工作引向深入的時候,我們在這里共同分享寧波的經驗做法,探討建立健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很有意義?!比珖h建研究會副會長、中央組織部原秘書長高世琦在總結發言中指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要充分認識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性,深入總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經驗,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提高落實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長效機制的執行力上下更大功夫,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研討會由寧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洪嘉祥主持。楊立平在會上介紹了寧波在積極踐行群眾路線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寧波市各區、縣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記者張進中 龔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