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000米的小山村要通上自來水,對于陜西渭北旱腰帶地區的禮泉縣昭陵社區高菜堯村來說相當不容易。然而,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村民們多年的愿望得以實現。9月12日,正忙著為村民辦理惠農補貼一卡通的村支書袁志宏對記者說:“3月份以來,在縣上的幫扶下,村里先后修通了公路,通了自來水,村民們辦起了農家樂接待,對日子充滿了信心?!?/p> 高菜堯,這個曾經班子軟弱、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得力致富產業的后進村,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獲得了整建重生。禮泉昭陵社區在整改落實建章立制環節,認真制訂整改方案,不斷強化整改措施,扎實推進整改工作,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縣委針對班子對照檢查出的17個方面的突出問題、班子成員提出的23條批評意見,確定了果業轉型升級、群眾脫貧致富、鎮村綜合改革等11個課題,由11名常委分別集中半個月時間深入農村、企業和相關單位,采取蹲點調研、解剖麻雀的方式,和群眾共同研究問題解決辦法。 目前,禮泉42項整改任務已完成33項。制定了縣委理論中心組學習十項規定,建立了常委班子內部溝通協調機制,建立了踐行群眾路線“十帶頭”、祛“四風”十不準等制度,創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縣委常委班子;同時,在治理“文山會?!鄙?,堅決壓縮會議次數和時間,會議數量和文件總量同期下降31%,辦會費用節約25%。在管控“三公”經費上,嚴查公款消費行為,“三公”經費支出較去年同期下降35%。在整治“三亂三難”問題上,查處違紀干部49人,行政記過8人、行政警告3人、警示訓誡28人;重點整治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家屬、子女“吃空餉”問題,查處56人。 民生方面,在全縣公立醫院全面推行“先看病、后付費”模式;撤并37所條件差、師生少的小學,投資368萬元購置10輛校車,免費接送孩子上學;嚴厲打擊假農資,為群眾挽回損失22.26萬元;完成17個村135.2公里的渠道襯砌工程,新建農村供水工程9處,新修鄉村道路150公里;對于歷史遺留的8566萬元干部群眾“夾手錢”問題進行徹底解決……一件件為民、富民、利民、惠民好事的落實,群眾普遍反映領導不擺官架子了、對群眾態度熱情了,謀自己的事少了、關心群眾多了。(記者 楊永林 張哲浩 通訊員 高建強 張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