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安徽在推進“三線三邊”環境整治中如何踐行群眾觀念 “才幾個月沒回來,變得快不認識了?!痹谕鈩展さ陌不帐∨R泉縣陶老鄉的王明寶,八月底回家時連連感嘆。他熟悉又無奈的草垛、隨處可見的糞堆、遍地丟棄的垃圾,仿佛在一夜之間全消失了,路邊干凈了、水面清潔了、村容變美了。 陶老鄉的變化是安徽農村的一個縮影。從2013年11月開始,安徽大力推進以“三線三邊”為突破口的綜合治理,以群眾滿意為標準建設美好鄉村,收到了環境改善、群眾歡迎的良好效果。 表與里:不干花錢買罵的蠢事 所謂“三線三邊”,指的是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江河沿線及城市周邊、省際周邊、景區周邊。這些地方,普遍都是環境整治的難點。不僅難在地處邊緣,更難在整治往往注重一時一地的“面子”,而忽略了群眾長期生活的“里子”。 “家園美不美,得主人說了算?!迸R泉縣代縣長鄧真曉介紹,為避免出現憑熱情干事、替群眾做主和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整治重點放在垃圾污水處理、安全飲水、村莊道路等方面,確保農民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凈水、走上平坦路,而不能兩眼盯住大門樓、大廣場,種草種花。 主干道上車來車往,兩邊輔道行人悠然漫步。在省道203線蒙城縣漆園段,“三線三邊”的整治成果得到群眾一致稱贊。蒙城縣順應群眾期待,不僅注重道路沿線的綠化美化,還對道路進行了立體化改造。漆園辦事處居民王秋蕊說:“這樣一修,環境變好了,而且再也沒出過交通事故?!?/p> 拆與立:堅持公益第一的導向 兩邊“高炮”林立,廣告五花八門,幾乎是每一條高速公路的“標準場景”。安徽在“三線三邊”環境整治中,拆除非法設置或超期“服役”的大型立柱商業廣告標牌1800多塊?!安稹毕聛淼牡胤截Q起549塊公益廣告牌,宣傳中國夢、核心價值觀、美好安徽建設等主題。 這一拆一立,導向作用得到彰顯。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賀懋燮告訴記者:“是為公益還是為利益,是為群眾還是為政績,黨委政府的工作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痹谕七M“三線三邊”環境整治中,安徽始終堅持以公益第一、民生第一的原則,并以此作為衡量標準,致力于把好事做好、實事做實。 革命老區金寨縣梅山鎮大龔嶺休閑廣場,樹影婆娑,青草茵茵,而這里幾個月前還是一個垃圾填埋場。金寨縣把環境治理列為民生工程,通過建設地下設施和地面覆土的辦法,為城鄉接合部的群眾建成了這個14000平方米的休閑場所。把擾民的垃圾場變成了惠民的公園。當地居民潘景琴說:“過去出門就是臭氣熏天,現在出門鳥語花香?!?/p> 看與干:形成自覺共建的氛圍 袖手看——拍手贊——下手干,是安徽各地群眾在“三線三邊”環境治理中態度轉變的寫照。以群眾滿意為標志的環境治理,已經開始形成群眾自覺參與共建的良好氛圍。 “過去是垃圾隨手扔,現在我們也要提高文明素質,搞好自己的衛生?!焙戏拾訁^新街村的村民李保德說。他居住的巢湖岸邊的牛角大圩是生態農業景區,在環境治理中,通過土地平整、道路硬化、植樹造林,現在人居環境非常漂亮。深刻感受到生活變化的村民們主動參與到環境治理中,并開始用文明標準來要求自己。 位于皖浙交界處的郎溪縣十字鎮方鋪新村,公路穿村而過。在環境治理中,通過硬件建設,解決了臟亂差的問題。群眾在共享治理成果的同時,煥發出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新村入住,管理方在入住通知書里提出要實行在城市小區都很難推行的垃圾分類。結果,入住的村民沒一人提出異議,并盡力去遵守執行。 3275公里鐵路、16537公里高速公路及國省道、6525公里內河航道。在“三線三邊”治理中,安徽關停了非煤礦山1109座,復綠治理礦山641座,新增綠化面積112萬畝。一些主要路段、河段以及城鄉接合部、村鎮周邊環境發生明顯變化。群眾對此的滿意度大幅提高。(記者 李陳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