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黨校課題組:開展群眾路線教育 為中國夢凝心聚力
發表時間:2013-08-22   來源:重慶文明網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確定的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要把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奮力實現中國夢結合起來,以教育實踐活動的新成效為中國夢凝心聚力。

  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是全面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進步與變革的基本力量,是歷史的創造者。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是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新勝利,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人民群眾。脫離群眾的危險主要來自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表現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不調查研究,不了解下情,滿足于發號施令,講排場、搞花架子,奢侈浪費,追求享受,等等。

  “四風”之間的關系是: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是一對孿生兄弟,官僚主義勢必助長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形式主義的行為趨向,其結果是滑向以權謀私、消極腐敗。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盡管只發生在少數干部身上,是支流,但是危害極大。它不僅腐蝕黨的肌體,敗壞黨的聲譽,損害黨的威信,而且會挫傷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使黨嚴重脫離群眾。

  黨風建設的實質是黨與群眾的關系問題。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夢。在當下,通過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實現中國夢凝心聚力,是全面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的戰略舉措。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國夢、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三者之間聯系密切: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可以為實現中國夢凝心聚力;中國夢的主體自覺與巨大包容性和感召力,可以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扎實,又能不斷轉化與提升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勝利的直接動力。

  以作風正黨風,以優良黨風贏得民心,以民心聚集實現中國夢的力量

  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只有讓人民群眾從黨的優良作風中,從黨員干部一言一行中,感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汲取團結奮斗的力量,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用黨的優良作風改造社會風氣,贏得老百姓的擁護支持,是我們黨建黨以來的成功經驗之一。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需要在四個方面著力:

  首先,要著力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這里,思想的內容是指信仰、信念、主義問題。一些有才干、也作出過貢獻的人,為什么滑向了腐敗深淵?共產主義信仰動搖,理想信念缺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的學習,加強黨史國史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從中吸取力量,提升修養,堅定信念。

  其次,要著力培養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黨的工作作風,是指黨組織和黨員個人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一貫態度、行為和能力。什么是“務實”與“實干”?必然與必須落實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民生上面。作風問題與群眾路線,在這里就成了“一分為二”與“合二為一”的關系。因此,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的工作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也是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要重點在三個方面努力:一是要培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作作風;二是要適應信息網絡化的發展,不斷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三是要培養在解放思想基礎上的開拓創新的工作作風。

  再次,要著力培養民主、團結的領導作風。歷史經驗說明,什么時期黨內民主集中制堅持得比較好,黨風就比較好,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也就比較好。所以,民主集中制既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也是形成好的黨風的基礎。堅持民主集中制,就要反對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家長制”等不良作風。關鍵是要嚴格執行集體領導制度,凡屬領導班子職責范圍內的重大事項,一律集體領導、會議決定。

  最后,要著力培養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生活作風。黨員干部的生活作風不是小事,因為黨員干部在社會生活中有著特殊的示范作用,人們往往會通過黨員干部的日常生活言行來評價黨的作風。近年來,少數黨員干部思想扭曲,心理失衡,盲目攀比,貪圖享樂,經不起金錢、美色和物欲的誘惑,甚至墮入犯罪的深淵。加強黨員干部生活作風建設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更加緊迫。

  創新工作機制,關注解決民生問題,扎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夯實中國夢的人民根基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想不走過場,取得實效,不僅要深刻把握活動的要求,準確理解活動的主要內容,切實堅持活動的基本原則,緊緊抓住活動的切入點,真正解決“四風”問題,關鍵還要通過不斷創新工作機制與活動載體、平臺,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要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中國夢是人民群眾自己的夢,每個人都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平臺與載體,黨員干部可以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心聲、反映群眾訴求,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初步實現了康居樂業。但民生方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上學難、看病貴、住房難、食品安全、生存環境惡化等問題。如果不重視、不拿出有效措施來切實解決這些問題,執政黨根基就會受到動搖,凝聚力量就難以實現,中國夢也就失去了力量源泉。因此,通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轉變黨員干部作風,切實解決老百姓普遍關心的問題,回應群眾的各種訴求,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

  創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載體,是密切聯系群眾的關鍵環節。近些年來,一些地方探索出的干部下基層等加強黨群干群聯系的載體,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困難,取得了好的成效。我們要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探索、建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載體和體制機制。

  (執筆:羅曉梅)

責任編輯:鄭 環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