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8月20日電(記者周相吉)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通過網絡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怨,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創新群眾工作方式的重要途徑。在四川資陽市,“網上聽民聲,網下解民憂”的活動已經持續多年,近百萬貧困群眾受益。 ?。玻埃埃鼓辏翟拢玻橙?,在資陽市雁江區清水鄉鯉魚村特困戶禹興付家中,資陽市委書記李佳緊緊地握著禹興付的妻子蔣祖群的雙手,眼角掛著淚珠,身后是破敗不堪的土墻房。兩個多月后,在同一地點,李書記同樣握著蔣祖群的雙手,不過這一次兩人都幸福地微笑著,身后的土墻房已經變成嶄新的磚砌瓦房。 這兩幅新聞照片見證了禹家的悲與樂,引來了數萬網民的跟帖與好評。而這其中的改變源自于一個網民的“抱著隨便試一試”的帖子。當時,任職不久的李佳從網上獲悉禹家的困難,深受觸動,便帶著錢糧衣物前去慰問,并盡力幫助解決禹家的實際困難。 對禹興付的扶貧引發了資陽市委、市政府的思考。隨后,根據網絡反映和實地調查,一場針對農村貧困地區的“三村扶貧”行動迅速展開。截至目前,“領導聯村、部門幫村、干部駐村”行動已讓資陽近80萬農民受益,5萬多低收入者脫貧。 從2007年開始,不少網友連續反映被稱為資陽“母親河”的九曲河臟、亂、差問題。在資陽網上,一位網友說道:“一股巨大的傷痛涌上我的心頭,它源自我的嗅覺——河水刺鼻的氣味;源自我的聽覺——河堤大小不等的臭水溝肆無忌憚的排水聲;源自我的視覺——渾濁的河水,大面積的漂浮物。資陽正在創建衛生城市,為什么我們的母親河還在遭遇這樣的不幸和尷尬呢?” 根據網民的呼吁,資陽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到九曲河現場進行多次調研。在深入分析評估的基礎上,資陽市委二屆十次全會引進四川華西集團總投資14億元,對九曲河實施綜合整治。 幾年后,九曲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河水臭氣熏天,垃圾到處都是,居民活動也沒什么公共場所,現在的河水不僅清澈,沿途還有供人們納涼避雨的涼亭以及鍛煉、跳舞的廣場。如今,九曲河沿途已成為當地30多萬市民最重要的休閑、健身場所。 “為老百姓辦事,從傾聽老百姓心聲開始”。2009年,資陽在市內各大新聞網站相繼開設“書記、市長信箱”, 搭建起黨委、政府與群眾零距離溝通的網上直通車;開設“民聲回音壁”專欄進行公開回復,讓群眾“不出門、不見面、不上訪”就能解決實際問題。 經過幾年的探索,資陽市對網民意見的處理已經實現了流程化、電子化。目前,資陽市還就網絡民意建立分類分級回復機制,著力對現有辦件流程和機制進行深入梳理和優化。 “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無小事!群眾的利益訴求渠道暢通,具體問題得到解決,社會才能持續和諧穩定?!崩罴颜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