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奧會與眾不同。眾多翹首以待的觀眾只能在電視前、電腦旁、手機上觀賽,也因此看到了更多面向觀眾、背對賽場的志愿者身影。
13日中午時分,小海陀大雪紛飛,惟余莽莽。
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附近的班車??空?,密集飛舞的雪花中晃動著兩個藍色的影子。記者走近細看,原來是兩個女孩子。黑色的頭發上落滿的白雪,以及她們衣服上的白色,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她們統一的藍白制服表明了身份——北京冬奧會志愿者。
沒錯,一切激烈的對抗、精彩的瞬間,都在這些年輕志愿者身后。冬奧會上,志愿者不是有了近水樓臺看比賽的機會,更不是趕上了“拋頭露面”的機緣。除了極少數賽事志愿者外,更多志愿者的工作崗位在戶外、在非競賽場館,他們像一枚枚齒輪,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統一行動,保障冬奧賽事的平穩運轉。
能讓一屆奧運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僅是精彩絕倫的開幕式,更是志愿者的奉獻精神。您看那低溫下他們還在堅持為參賽者提供服務的笑臉,您看那大雪天堅守崗位時他們眉眼上結出的冰凌。
一晃十余年,雙奧之城志愿服務精神傳承,從“80后”傳到了“00后”。志愿服務的接力,不始于奧運,也不會止于奧運。它是奧林匹克精神的延續,更是中國人“兼愛非攻”、熱心助人的傳統。無論新老志愿者,燃燒的是熱情,閃光的是生命。
作為一名志愿者,每個人都如一簇小小火苗,微火雖小,但當由“我”變成“我們”時,就會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20日北京冬奧會閉幕時,很多堅守崗位的志愿者注定要再次錯過“鳥巢”絢爛的焰火,但他們心中的志愿之火不僅不會熄滅,還將傳遞給更多人。(記者 耿諾)
責任編輯:
梁 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