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成為“書香中國”新亮點——閱讀涵育鄉風文明①
發表時間:2023-04-26 來源:中國文明網

  文明是鄉村建設的精神內核。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推動全民閱讀向鄉村延伸,是“書香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中意義重大。4月23日,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閱讀與鄉村振興論壇暨2023“新時代鄉村閱讀季”啟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辦。論壇發布了在全國遴選出的50位“鄉村閱讀推廣人”入選名單,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各地涌現出來的鄉村閱讀推廣示范人物,為探索新時代鄉村閱讀發展路徑提供了重要借鑒。中國文明網采訪了部分“鄉村閱讀推廣人”。

  通過閱讀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文明提升 

 

天津市武清區陳咀鎮漁壩口一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段伶伶接受中國文明網采訪。杭州網 黃靖軒 攝

  為在鄉村倡導多讀書、讀好書,天津市武清區陳咀鎮漁壩口一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段伶伶倡議組建了“漁村讀書會”,并在農家書屋專門開辟出“村民薦書架”,讀書會會員可以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放在書架上,并用便簽紙寫上推薦理由,或者書中最打動的自己的一句話。目前“村民薦書架”已擺滿了貼著五顏六色便簽紙的書籍?!巴ㄟ^閱讀分享,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質,提升了社會的文明程度”,段伶伶說。

  2022年暑期,段伶伶開設農家書屋暑期小課堂,組織大學生志愿者為村里9至12歲小學生義務輔導暑期作業,定期舉辦學名著誦讀會、閱讀分享交流會,組織手工制作、棋類比賽、觀影等活動,為孩子們發放“閱讀存折”,幫助孩子們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她還邀請武清區“鄉村人才振興大院”的書法、歷史等領域專家走進農家書屋,開展書法培訓和黨史知識講座,給孩子們贈書,鼓勵他們多走進農家書屋,多讀紅色經典故事,在閱讀中吸取知識、感悟歷史、牢記黨恩,努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鄉村美不美、農村富不富,不僅要看村容村貌、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等硬指標,更要看文化服務、鄉風文明等發展“軟環境”。段伶伶表示,要以鄉村閱讀涵育文明鄉風,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主題閱讀活動,讓更多人看到閱讀、參與閱讀、喜歡閱讀,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文明提升。

  閱讀促進鄉村文明建設,讓鄉村更美好

瑞安市濱江中學退休教師胡曉霞接受中國文明網采訪。杭州網 黃靖軒 攝

  “閱讀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知識的豐富和文學素養的提升,更是一種德育美育,賦予人生另一種可能?!痹谵r村教書六年,浙江省瑞安市語文教師胡曉霞深切感受到農家子弟對知識的渴望。

  胡曉霞剛分配到云江中心學校教書時,發現學生們普遍缺乏課外讀物,“我就用自己的工資給他們買了一批課外讀物,也常帶領他們去村外游玩,寫心得筆記?!焙鷷韵颊f,這是她的“鄉村閱讀推廣第一次”?!坝幸淮挝译S宣傳部的同志,去金嶸軒的故鄉林垟的農家書屋,給當地孩子及家長們分享我和夏海豹老師合著的長篇報告文學《守望家山·浙南教育家金嶸軒》。孩子們那專注傾聽、認真做筆記的神情,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格外感動人,讓我終身難忘?!?016年,胡曉霞從濱江中學退休后,頻繁走進社區推廣閱讀,舉行“兒童文學進校園”活動,創建“文學孵化基地”,舉辦贈書、講座交流等活動。

  談到鄉村閱讀的現狀,胡曉霞認為,現在農村學生閱讀趨于功利化,可讀書源相對貧乏,也缺少方法指導。大部分是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推薦的必讀書目、學校所訂的報刊,教輔類書籍,比如《優秀作文選》《好詞好句》等占據了家庭藏書量的一大半,即使其中有一些經典著作和其他讀物,大部分也是家里大孩子使用過后再傳給小孩子用的。令人欣慰的是,農家書屋正在改變著鄉村閱讀的面貌。作為陶山鎮花園底村農家書屋的管理員,胡曉霞見證了農家書屋對廣大村民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變。到農家書屋閱讀,或者借了書帶回家看,已經成了很多村民的習慣?!岸鄶缔r家書屋精準配置,書架上分門別類擺放了農業種植、世界名著、法律等書籍,這些知識讓農民讀得懂、用得上、留得住?!?/p>

  如今,胡曉霞在閱讀推廣的同時,積極創作,通過閱讀促進創作,并以創作反哺閱讀,讓更多農村群眾愛上閱讀?!伴喿x讓鄉村更美好。閱讀可以激發村民學習意識,帶動鄉村經濟,幫助增產創收,幫助村民致富,促進鄉村文明建設,從而助推鄉村振興”,胡曉霞說。

  讓“流動書包”成為構筑文明的有力推手

 

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青龍街道辦事處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專干李桂萍接受中國文明網采訪。杭州網 黃靖軒 攝

  2010年,李桂萍來到云南省昆明市安寧市青龍街道文化站工作。經過多方走訪調研,她發現各村民小組、村民居住點自然分布分散,有的農戶距離村農家書屋均在10公里以上,產生了看書難,借書難,學知識難的問題。于是,李桂萍腦海中孕育了“送書下村”的想法。她主導實施的“流動書包”送書志愿活動,于2011年11月正式啟動。

  “目前‘流動書包’結合黨和國家的最新政策方針,將黨的二十大精神、文明新風、普法強基等相關書籍送進各村各戶。安寧市文旅局還制作了電子有聲圖書,讓村民在勞作的時候以‘聽’的方式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將‘書屋’搬到田間地頭,‘眠書’變‘醒書’,‘死書’變‘活書’,實現書屋與農村群眾的零距離接觸,成為傳遞知識的有效手段、構筑文明的有力推手?!崩罟鹌颊f。

  在用心用情實施“流動書包”項目的基礎上,李桂萍還打造了“鄉愁書院”等文化品牌,大力建設群眾性文化陣地?!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讀書可以使人明理,獲得知識,從而提升個人素質。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中的人才振興和文化振興?!崩罟鹌颊f。(記者 王爽)

Scan me!
責任編輯:林鳳清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