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之光閃耀文博會
發表時間:2023-06-08 來源:深圳特區報

  植根文化沃土,綻放創新活力。6月7日,第十九屆文博會拉開帷幕,一場文化“大合唱”以激昂姿態,唱響新時代主旋律。非遺華麗轉身,呈現多樣“活化”、傳統文化綻放時尚與科技感、古老文化瑰寶以數字化方式走向大眾……在開幕的第一天,文化傳承之光就閃耀文博會,并在這一國際化、專業化的平臺生動演繹出文化傳承的多樣化與豐富性。

  動動手指,就可以為敦煌線稿上色,沉浸式體驗壁畫繪制過程、唐三彩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高水旺在文博會現場展現唐三彩燒制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木版水印技藝”盡顯“大國工匠”精神……在文博會上,非遺文化、工藝美術、傳統藝術相得益彰,大放異彩。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敝挥懈矀鹘y文化,才能永葆文化活力。

  正如國家級非遺項目莆田木雕的傳承人鄭春輝所言,文化傳承要把根扎進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從中認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華和文化精髓。在此基礎上,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展現傳統文化的感染力,體現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在他看來,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加有活力,與時俱進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薪火相傳,奮飛不輟。眾多年輕人投身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擔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任,用新潮、科技的“玩法”給傳統文化注入新鮮血液。當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走近年輕人的世界,古老的文化便在當代社會獲得了真正的傳承活力。

  讓傳統文化更貼近年輕人的生活。文博會的現場也見證了年輕人“接棒”傳統文化。身穿漢服的年輕人們穿梭在各個展館,他們對文旅、非遺以及藝術展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身穿“馬面裙”的90后馮小姐從事設計工作,她經常從傳統文化中獲得靈感。來到文博會,對她來說是一次“學習之旅”。從非遺的蘇繡到端硯,從緙絲到云錦,從宜興紫砂到龍泉青瓷,馮小姐都認真了解,“從文博會的作品中,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文化傳承的使命。我非常喜歡文博會的文化氣質和文化堅守。在這里,我們可以深入了解傳統文化、非遺文化。它們的精氣神與魅力讓我們年輕人更加堅定文化自信?!?/p>

  文物的背后是歷史,更是文脈。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如何讓文物與時代同頻共振,在文博會上也能找到答案。

  漫步文博會,記者觀察到,千姿百態的文創綻放出無數奇思妙想,也讓高冷的文物變得時尚有溫度。它們以創新的方式演繹文物背后感人的中國故事,讓文物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從甘肅省博物館推出的“馬踏飛燕”文創毛絨玩具到以齊白石經典作品為設計元素的茶席,從宋畫的折扇到茶具、香器文具、盲盒……設計作品讓文物“活起來”,深入生活肌理;為了讓非遺“活起來”,在山東館,皮影戲成為航天故事的載體,以國家航天局的IP航小夢為原型的卡通皮影系列文創,吸引了現場的小觀眾。此外,泉城系列皮影耳飾、胸針,國潮的西游系列數字藏品等更為年輕人所接受與喜愛。

  作為連接藝術與大眾的橋梁,新的數字技術賦能文化傳承,帶來嶄新碩果。在甘肅展區,百年前藏經洞室藏的6萬余卷珍貴文物,通過最新數字技術,使得觀眾都能近距離感受敦煌文化的神秘與璀璨;數字榮寶,讓350年歷史的榮寶齋煥然一新,老字號有了新看點;在江蘇展區,你可以在《江蘇文庫》數據庫中,一鍵通曉千年文脈。

  文化傳承,深圳也交出自己的“答卷”?;鸨俺鋈Α钡摹对伌骸贰伴W回”文博會。這一“深圳出品”的舞劇創新性融合了國家級非遺與嶺南民俗文化,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詠春拳”“香云紗”為題材與展現形式,將深圳元素賦予新創舞臺劇中,推動非遺項目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鏈接傳統與現代,為深圳舞臺劇樹立新標桿。

  文化傳承,最重要的傳承一種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樣的使命鼓舞人心,催人奮進。作為“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文博會以飽滿的激情與實際行動力,面對文化傳承的命題,發出自己的“時代強音”,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記者 尹春芳)

Scan me!
責任編輯:林 鳳清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