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光明日報】攜手共圓小康夢
發表時間:2020-07-06來源:光明日報

  雖相隔千山萬水,但有人躬身為橋,連接山海。雖扶貧路道阻且長,但有人矢志不渝,一心向前。

  24年,不到四分之一個世紀,不過是兩代人的時間,但有一群人所投身和奉獻的事業,讓六盤山和黃河水環護之地發生了足以改變好幾代人命運的變化。他們年齡不同,職業各異,欣然共享同一個名字: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

  24年前,在黨中央作出東西部結對幫扶的戰略部署下,福建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建立起對口協作關系,對口扶貧協作的“閩寧模式”由此開啟。24年里,一批批援寧干部堅定北上,把青春和熱血留在大山深溝里,把生活的希望和夢想的火花留在賀蘭山腳下,與寧夏人民一起創造了我國貧困地區通過對口幫扶協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

  24年里,他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指導原則,扛起對口幫扶寧夏扶貧攻堅的歷史使命,將單向扶貧拓展到兩?。▍^)經濟社會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他們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開創的閩寧協作事業的堅定踐行者。賀蘭山為他們的忠誠品格、使命意識作證,武夷山見證了他們的進取精神和頑強意志。

  他們的實踐,讓人們得以清晰看到中國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策源并不斷發展的進程和脈絡,再一次呈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實施精準扶貧的偉大力量。他們的書寫,讓這樣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扶貧協作道路從此載入歷史,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他們的探索,成功打造出一塊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扶貧制度試驗田并為扶貧精神注入豐富內涵,為國內其他地方乃至世界多地提供了鮮活而寶貴的經驗。他們的協奏,讓兩?。▍^)人民之間的情誼因奮斗而更濃烈,擺脫貧困的志向因攜手而更加堅定。

  這段用24年寫就的并將續寫精彩的故事,記錄的是閩寧歷史,書寫的又何嘗不是中國故事。也因此,作為中國減貧事業的一個縮影和對“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莊嚴承諾的現實回應,“閩寧模式”實踐給予我們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堅定信念和十足勇氣。

  使命在召喚,夢想在延伸。當前,中國脫貧攻堅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時限緊、任務急,疊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沖刺的難度系數。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要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概和“敢拼會贏”的精神,勇擔使命,馳而不息,艱苦奮斗。相信消除絕對貧困這個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的“第一次”,將由我們莊嚴寫下。

Scan me!
責任編輯:朱 麗晨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