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擇一事 終一生
發表時間:2020-01-20來源:甘肅日報

  “敦煌很美,讓你待一個星期肯定愿意,一個月也愿意,但如果讓你待一年、十年甚至一輩子呢?”在“時代楷?!卑l布儀式節目現場,隨著導演的發問,將觀眾瞬間“代入”到了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的角色之中。

  這是一個被稱為“面壁人”的群體。環繞舞臺的弧形大屏幕上,播放著一張又一張敦煌壁畫連接起來的巨幅畫卷,一個又一個“面壁人”的影像出現在其中,或臨摹,或修復,形成新的壁畫長卷,雖反差強烈,卻又那樣和諧、震撼人心。

  70多年前,法國人伯希和利用盜取的敦煌文物出版了一冊《敦煌石窟圖錄》,把追求藝術真諦的旅法畫家常書鴻帶到了敦煌,結束了莫高窟500多年無人管理保護的歷史。

  70多年來,以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白手起家,從清理流沙開始,篳路藍縷、砥礪前行,讓莫高窟文物保護從最初的看守狀態發展到如今的科技保護,從曾經的搶救性保護發展為現在的預防性保護,續寫著千年莫高的傳奇。

  敦煌寓意“盛大、輝煌”,如今盛大輝煌再現。是敦煌成就了他們,還是他們成就了敦煌?

  屏幕上,敦煌研究院前后五任院長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王旭東、趙聲良的照片一起出現。背對著三危山和九層樓,面露笑容,他們從遠方一路走來,帶著歲月的風塵。他們是敦煌研究院所有人心里的“先生”,也是人生道路上的標桿,代表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擇一事終一生”的信念,也代表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責任的交接和薪火相傳。也因此,在千年莫高窟中,年輕的攝影師吳健從文物攝影中找到了工作的價值,從別人眼里的一個“給文物拍照片的”成長為一名攝影家;懷揣著藝術家夢想的婁婕,從原樣臨摹壁畫中找到了自己的藝術道路,從一個“畫壁畫的”成長為一名藝術家;學外語的李萍,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國熱”中毅然回國,重新回歸戈壁大漠;山東小伙李云鶴23歲進入莫高窟,一干就是64年,從“不會干”“學著干”成長為一名修復壁畫的“大國工匠”和國內易地搬遷復原整體石窟第一人、運用金屬骨架修復保護壁畫第一人……

  “我不僅要干,還要加油干?!?7歲的李云鶴先生,站在舞臺上,面對著工具箱中自己與學生親手制作的修復工具說。

  ……

  在節目錄制現場,每一位敦煌人都能講出令人感動的故事。7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每個人本身就是故事。因為,他們就是敦煌,敦煌就是他們。他們,不僅是時代楷模,亦是歷史英雄。

  “現在無論在哪里,無論條件多好,但時間一長我就會想敦煌?!眻猿植灰藬v扶的“敦煌女兒”樊錦詩,獨自走上舞臺,稱自己現在是“80后”,提起敦煌是那樣的淡然,又是那樣的從容,讓人不由想起最近出版的那本關于她的傳記——《我心歸處是敦煌》。

  一代又一代敦煌人,何嘗不是心歸之處皆敦煌。(記者 楊世智)

Scan me!
責任編輯:朱 麗晨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