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區“好人集聚效應”筑起文明高地 一個好人的力量也許是單薄的,但好人周邊“追隨者”多了,便可形成燎原之勢,做成更多好事,甚至形成清新的區域道德“小氣候”。 記者昨(5日)日從中山區委獲悉,目前,全區“感動中山”好人800余人,其中22人被評為“大連好人”、9人被評為“中國好人”。該區以“身邊好人”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工程,陸續成立以“大連好人”為輻射圈的好人義工聯盟,讓區域文明產生“好人集聚效應”,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感受到道德的強大力量,最終筑起文明高地。 51個社區搭起“公民道德評述臺”海選好人 在中山區,“身邊好人”的產生方式是海選。該區在全區51個社區搭建“公民道德評述臺”,發動轄區居民圍繞身邊好人好事,每月開展一次道德評述活動,推出一名身邊好人。這個區以群眾的視角樹立好人,使“身邊好人”鮮活生動、真實可信,同時積極營造有利于“身邊好人”成長的環境。3年來,全區學雷鋒活動促進會堅持“為奉獻者奉獻”,通過愛心傳遞,為各類好人辦好事實事百余件,贈送款物折合人民幣40余萬元,“爭當好人、爭做奉獻”的社會風氣日益濃厚。 從零星的大連好人到“好人集聚效應” 一個好人就是一面鏡子,可以讓身邊的人“正衣冠”。如何讓零星的大連好人形成“好人集聚效應”?中山區有著獨特的法寶:讓一個好老師帶動一個學校積極向上;讓一個好樓長帶動一片小區居民和諧相處;讓一個企業好員工帶動一個企業爭優創先;讓一個好企業帶頭人帶動一批企業誠信經營,進而在全區形成由點及面的擴散效應。 就是這樣,該區不斷擴大“身邊好人”學習的受眾面,還組織開展學習“身邊好人”活動,將“身邊好人”的事跡匯編成冊,供廣大干部群眾學習。通過座談會、交流會、報告會等形式,讓各類“身邊好人”到群眾中去,讓普通群眾感到“身邊好人”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進一步擴大“身邊好人”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好人變“名人”鑄文明中山品牌 一個好人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好人就是一個標桿。讓好人變成“名人”,這是中山區濃墨重彩書寫的一篇文明大文章。樂于助人的“中國好人”王恒順在青泥洼橋街道成立了文明導乘志愿服務隊,組織志愿者活躍在全市各大公交站點,協助維護乘車秩序,給外地游客和市民指路、介紹旅游景點和大連的城市建設,使其成為大連市的一張亮麗名片?!爸袊萌恕眲⒏s在葵英街道成立了“劉福榮愛心團隊”,為下崗失業、特困家庭、福利院兒童等弱勢群體帶去溫暖與感動。此外,以“行業好人”影響力,打造“行業好人”品牌。該區通過全區各個行業涌現出來的“好人”打造各個行業的“行業好人”品牌。如危難之際舍己救人的環衛人王鋒,被樹立為中山區環衛系統的一面旗幟,帶動了全區環衛工人投入文明的熱情。 通過對各行各業、各種類型“身邊好人”的培育與選拔,中山區培育了“中山好人”群像,形成“感動中山”好人庫,將“中山好人”打造成中山區的一個精神文明建設品牌。(孟泓祿 潘赫 記者丁雷)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長沙:尋找身邊雷鋒 撥96333推薦
已是最后一篇
-
長沙:尋找身邊雷鋒 撥96333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