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婦聯揭曉第二屆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
發表時間:2017-12-26來源:中國婦女報

家教公益 讓身邊的人生活得更美好

第二屆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素描

  劉彭芝,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傂PiL,她創造性地把家庭教育融入學校教育中,堅持立德樹人,倡導愛的教育;

  楊詠梅,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主編,她深度聚焦家庭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持續傳播家庭教育科學理念、知識和方法,是正確引導家庭教育輿論導向;

  朱麗萍,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主任,她牽頭組織了大型母嬰健康教育系列公益活動,主編并出版了婦幼保健系列科普讀物;

  鄭偉,安徽省特殊教育中專學校副校長,把關愛傳遞給留守流動兒童;

  宋鄭環,好孩子集團總裁,他創建了我國第一家科學育兒網,出資千余萬元,支持社會有關公益組織實施嬰幼兒家庭教育行動計劃;

  ……

  這是一串閃光的名字,他們雖從事著不同的職業,經歷了不同的故事,卻都為中國家庭教育事業做出了獨特而重要的貢獻。2017年12月20日,由中國家庭教育學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推薦活動頒獎儀式在京舉行,共推出了中國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百名公益人物及提名人物。

  大手牽小手 為愛前行

  人們熟知的“鞠萍姐姐”,33年來陪伴了三代少年兒童成長,成為孩子們童年的美好回憶。

  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公益欄目《大手牽小手》播出的五年里,她率領欄目組在全國的30多個省、市、自治區留下了足跡:在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大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五道箐中心校的孩子送去了急需的500本新華字典和30臺筆記本電腦;走進四川省瀘州市特殊教育學校,為學校殘疾學生送去學習用品、有聲讀物;在西藏阿里,為阿里孔繁森小學的孩子們送去了200件御寒的棉衣及學校急需的價值12萬元的攝錄像設備……

  2014年歲末,“暖冬行動”啟動,她從北京365晨光孤兒之家到陜西寶雞、甘肅蘭州、青海玉樹,最后到達新疆,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2015年的第一天,在新疆兵團與兵團娃一起上演兒童劇《我愛寓言》。

  鞠萍連續8年主持“愛在陽光下”關愛受艾滋病影響兒童夏令營和紅絲帶健康大使進校園活動,活動期間與艾滋孤兒一起生活,用實際行動反對歧視、傳播預防艾滋病的知識。她到最需要、最艱苦的地方去,她到孩子們中間,送去春風般的關愛和溫暖。孩子們說,她永遠是我們心中最喜歡的“鞠萍姐姐”。

  熱衷家庭教育公益的愛心大使

  統和天成影視制作(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小蕾是影視演員,也是一名社會公益和家庭教育的愛心宣傳大使。她參與“大手牽小手——生命因愛而改變“關愛救助腦癱孤兒”的大型慈善公益拍賣活動,表示希望有機會做孩子們的“愛心媽媽”,給身體殘缺的他們一個完美的人生。

  為了幫助青春期的孩子減輕學習和心理壓力,幫助他們緩解與父母的沖突,2012年3月,黃小蕾受邀參與“中學大講堂”走進校園行活動,為北京順義區楊鎮一中和北京101中學的學生們做勵志演講。部分學生在聽了黃小蕾的演講后表示:“她講得很形象、生動,有些事情和我們經歷的事情類似。她讓我們明白獨立的重要性;讓我們這些身處叛逆期的學生懂得換位思考,嘗試理解、體諒父母,與父母良好溝通,學會感恩。我們也從她的演講中受到啟發,笑對學業壓力和人生的各種挑戰?!?/p>

  2014年開始,黃小蕾擔任“心系新生命——種子工程”愛心宣傳大使,以準媽媽身份倡導優生從孕前開始的教育理念。2016年起,帶領女兒一起參與由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心系項目辦公室主辦的“健康孝心帶回家”活動,以及各類家庭教育親子公益活動和家庭教育科普活動,倡議公益事業要有持久力并感召粉絲及身邊的人關注家庭教育公益活動,網友們稱之為“萌芽愛心大使”。

  關注“新媽媽” 關愛兩代人

  崔天凌雖然已經從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的崗位上退休了,但她仍然堅守在家庭教育公益志愿者的崗位上,27年從未間斷。

  從1990年起,她圍繞胎教的藝術、嬰幼兒教養、理財教育、親子關系等研究開發了17個專題課程,以流動課堂的方式免費授課,讓新手媽媽們先知而后行。

  1997年,崔天凌在大慶市人民醫院創辦了母親學校,2008年在大慶市婦女兒童活動發展中心又開辦了好媽媽親子學校。作為黑龍江省婦聯家庭教育講師團的公益講師,她深入貧困地區,宣講科學育兒知識,27年間培訓準媽媽16萬人次,無償授課2400多場。

  她倡導讀書教育,主張讀書從胎教開始,讓朗朗的讀書聲伴著孩子成長,影響了一大批家庭和孩子。她主張嬰幼兒體能訓練、孩子參與家務,讓孩子們適應能力、動手能力、學習能力更強,讓無數孩子受益。談到對家庭教育公益事業的執著,崔天凌說:“這是影響兩代人健康的教育,是正事,應該堅持;社會進步的標志,應該有一項是關注準媽媽關注少年兒童,這是關注家國的未來?!?/p>

  指導家庭教育 引領家教實踐

  作為推動建立家庭教育長效化機制的倡導者和開創者,教育部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傅國亮主要負責了我國首部《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和第一個家長教育行為規范的起草制定工作,他曾主持了多項國家社科領域的家教課題,并承擔了大量的家教課題研究的評審工作。

  在頒獎儀式上,傅國亮表示,家庭教育是人生起始教育、奠基教育,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縱著孩子的學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永遠的背景和底色。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教育既是家事也是國事。

  傅國亮認為,家庭教育的根本特點是父母不教而教,孩子不學而學。孩子從對父母的模仿中學習,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和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要時時做到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主動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堅持立德樹人,以科學的育兒觀、成才觀引導孩子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家庭教育首先是雙親的自我教育。

  長期從事青少年兒童工作研究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積極進行家庭教育的理論探索,先后承擔、參與了《習近平家庭教育思想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家庭》的研究以及《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的研究制定。她主持創建了國內第一個思想道德教育兒童教育的專業學科,主持多項家庭教育的國家級課題研究,編寫出版《家庭與下一代》《我們怎樣做家長》等書籍;每年在各地進行百場以上的家庭教育師資培訓,還直接面對家長接受個案咨詢,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獻給千家萬戶。

  在頒獎儀式上,陸士楨就新時期家庭教育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新時期家庭建設、家庭教育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愛國愛家”,己、家、國三位一體,家既是己的依托和歸屬,又是國之本,家國同構;家庭的重要任務和職責就是為國家培養具有“天下為公”觀念的“公民”,而不是僅將視野局限于個人和原生家庭的“私民”,在家庭教育中實現私德與公德的有機統一,實現家庭與國家的接軌與融合。

  二是“相親相愛”,家庭具有情感抒放和情感延續功能,原生家庭的情感塑造和家庭成員之間愛的互動,需要在家庭“愛”的教育中實現;“愛”是公德的基礎,是一個人的精神品質;“愛”也是一種能力,家庭中“愛”的教育既包括父母給予孩子無私且有原則的愛,也包括教會孩子如何去愛,父母以身作則,力求實現“愛”的代際傳遞。

  三是“向上向善”,強調立志,把每個人的發展和國家、民族的發展聯系在一起;樹立“仁愛”“為民”的價值觀,并身體力行。

  四是“共建共享”,逐步形成黨委、政府和社會組織三位一體的家庭建設、家庭教育機制,家庭建設的成果由全社會共享。

  陸士楨說:“家庭教育是滲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來自家庭的人或物對兒童的直接、間接、有意、無意、積極、消極的影響。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和做人的教育,其內容是傳遞價值觀、培養行為模式、塑造情感,這三方面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命運?!?/p>

Scan me!
責任編輯:梁 艷紅
相關稿件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