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孕育了長江文明的壯美遼闊。
仲春4月,第五屆講書人大賽在長江沿線及中部地區15家省級圖書館同步啟動。講書人大賽由湖北省圖書館開創,并由湖北走向全國。第五屆講書人大賽,由湖北省委宣傳部指導,以“閱見長江 讀懂中國”為主題,聚焦長江。
今年上半年,湖北戲碼頭精彩紛呈,原創黃梅戲《女國醫》、新創楚劇《田耕牛本傳》、復排的大型地域風情舞蹈詩《家住長江邊》相繼走上舞臺,曲曲醉人,場場火爆。
自然與人文,經典與傳承,在這里創新淬煉、綻放藝術光彩。
湖北,遠古人類文化演化地、楚文化發祥地、新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興盛地。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宣傳文化思想工作,全省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文化自立,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自強,不斷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
培植長江文化品牌,大師大作頻出
大江大河孕育大師大作。
今年5月,湖北作家李修文長篇新作《猛虎下山》在京首發,引起全國文學界的關注和熱議。
《猛虎下山》是中國作家協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重點扶持項目,另一部湖北作家劉醒龍的長篇小說《聽漏》也名列其中。本次計劃中全國共入圍作品15部,湖北有2部,是入選作品最多的省份。這是湖北文藝名家新作的又一次閃亮綻放。
千湖之省的湖北,千年風雅傳頌。
歷數過往,一批荊楚名家大師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姚雪垠、徐遲、碧野、陳伯華、周韶華、夏菊花等文藝名家群星璀璨。
繼往開來,奮楫新時代,長江文脈賡續。集成打造長江文化品牌,湖北將資源優勢充分轉化成文化發展優勢。
守正創新,以新視角、新內容、新形式,展現長江文化,描繪荊楚風華——
鄂產文化精品享譽大江南北。近5年來,全省累計出版長篇小說近200部,各類專集(選集)近千部,200余部作品獲國內重要獎項或進入文學排行榜,文學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電影《中國醫生》《我的父親焦裕祿》、電視劇《功勛》《外交風云》、歌劇《天使日記》等精彩上映。2022年,湖北8部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居全國第5位,創歷史最好成績。
新時代“長江之歌”有了新答卷。今年3月揭曉的省第十二屆屈原文藝獎成果豐碩,長篇小說《天露灣》以江漢平原農民創業史為背景,史詩般再現中國當代鄉村的巨大變革;紀錄片《春風又綠江南岸》記錄長江流域沿線城市的時代變遷;紀錄片《看見紀南城》,進一步挖掘楚文化博大精深的價值內涵和時代新意;報告文學《清江出山》全景式記錄清江三座大壩崛起過程;新編歷史話劇《屈原》,大膽進行創新性戲劇表達,洋溢瑰麗夢幻的楚文化風情。
武漢戲曲“大碼頭”好戲連臺。第十一屆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第三屆全國戲曲(南方片)匯演在漢接連上演。
荊楚畫派影響力持續提升。今年3月,“流光溢彩耀荊楚——湖北書畫名家作品晉京展”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舉辦,湖北三代書畫名家力作集體亮相,琳瑯翰墨飄香京城。
“寫長江、說長江、畫長江、演長江、唱長江、吟長江”,廣大荊楚文藝工作者以鑄就新的長江文化高峰之作為己任,高歌中華魂、民族情、荊楚風,在中國文藝的璀璨星河中競逐爭輝。

5月2日,“五一”小長假第二天,黃鶴樓景區內大批游客排隊登樓,一覽武漢三鎮美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文旅大融合,讓湖北成為“詩與遠方”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
建設長江文化品牌,探索發揮旅游獨特優勢,湖北讓長江文化資源“動起來”“活起來”。
在更高水平上推動文旅大融合——
2023年國慶前夕,湖北省旅游發展工作會議召開,高站位規劃旅游強省的未來?!耙环利惖漠嫛薄耙槐竞裰氐臅薄耙皇准ぐ旱脑姟薄耙蛔S饒的園”“一架通達的橋”,構建湖北“大旅游”格局。
在更廣范圍中促進文旅大融合——
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長江沿線省份共建的長江流域研學旅游聯盟在武漢成立,以推動長江文化傳承保護,促進流域內協同融通,打造研學旅游品牌,為長江經濟帶建設賦能。6月上旬,聯盟公布首批123家成員單位名單,聯手講好“長江故事”,推進省際共商、生態共治、全域共建、發展共享,從這個暑期開始推動課程互認、線路共享、客源互送合作。
在更多領域里創新文旅大融合——
龍舟競渡、漢服游園、朗誦詩作,采艾蒿、做香囊、包粽子,2024年端午假期,傳統習俗與旅游產品結合的“新中式”民俗游走俏。
在秭歸,采用藝術形式新穎演繹“燃燎祭天、苞茅縮酒、樂舞迎神”等古楚祭祀儀式,向愛國詩人屈原致敬;
在武漢,民俗表演“采蓮船”與非遺文化表演“撲蝴蝶”等,讓游客體驗感十足;
在黃梅,小池鎮龍舟比賽的盛況登上了央視端午特別節目《龍舟競渡 家國端午》。
端午節承載著中華民族厚重的傳統文化記憶,可感、可觸、可參與的“新中式”端午,讓節日的氛圍更加濃厚,以非遺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在保護傳承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有數據為證:今年端午假期3天,全省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579.42萬人次,較2023年、2019年同比分別增長22.37%、44.17%,湖北成為全國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更深層次里加速文旅大融合——
今年5月8日,由省委宣傳部主辦、湖北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湖北文化產業招商簽約大會暨文化新產品新服務新應用發布儀式在漢舉行。36個億元以上文化產業項目在會上成功簽約,簽約項目總金額312.37億元,簽約金額之大,項目之多,均創造歷史之最。
大招商帶動大文旅。2023年,我省規上文化企業達3595家,比上年凈增421家,實現營收4785億元。抖音、騰訊、快手、方特、得力等一大批知名企業落戶湖北,為我省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構筑了湖北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硬支撐。
荊楚大地,鐘靈毓秀。
推進文旅大融合,湖北快馬加鞭。
共建共享公共文化,升騰群眾文化氣場
文以載道,以文育人。
完善公共文化設施,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持續開展文化惠民,群眾樂享一直是我省文化建設的價值追求。
更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落戶群眾身邊。湖北大力推進“四館三場兩中心”(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非遺展示館,劇場、排練場、文化廣場,鄉、村兩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在全國首批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以此為基礎,全省各地大力推進文化共同締造,吸納社會資源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看書、聽戲、看電影等“15分鐘文化圈”。
更多公共文化產品來到群眾身邊。今年5月20日,武商夢時代5樓中庭,“遇見·文化館”2024年湖北文化館服務宣傳周啟動。全省460余場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陸續展開,街區觀展、商圈看戲、景區遇見非遺,深受百姓歡迎。
更多公共文化活動走近群眾身邊。6月18日至6月26日,“知音湖北·四季村晚”2024年全國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在宣恩縣沙道溝鎮兩河口村舉行。聽土家迎客歌、喝土家攔門酒、體驗非遺項目,游人們在酒醉歌濃中感受土家人的質樸、熱情。農耕體驗帶著游客走進田間、腳踩大地,感受鄉村田園意趣,土家風情之旅就此拉開帷幕。據統計,2023年全省共開展“村晚”活動1000余場次。其中,13場入選國家級新媒體平臺示范展示,3000余萬人次在線上享受文化大餐。
讓群眾站C位唱主角,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幸福感、獲得感。
“文化力量·民間精彩”全省廣場舞展演、“大地情深”全國群星獎優秀作品巡演、“鐘鳴楚天元宵夜”主題燈會、東坡廟會等活動,搭建起人民群眾自我創造、自我表現、自我服務的平臺。
開放多元、充滿活力的群眾文化氣場,將為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貢獻更多文化力量。(供稿:湖北省文明辦 湖北日報 記者王晶 農新瑜)